2
浏览二十届三中全会现代化征管改革导向下地税局智能稽查体系构建
摘要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推进财政税收制度现代化作出重要部署,强调完善税收征管体制,构建以信息化、智能化、依法治税为核心的新型税收治理体系。传统地税稽查模式受制于人力资源紧张、技术支撑薄弱、事后追溯为主等弊端,已难以适应经济数字化、监管精准化的发展需求。本文在梳理地税稽查制度演进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数字经济环境和征管改革要求,系统剖析地税局智能稽查体系构建的内在逻辑、关键构成及实施路径,提出加强数据治理能力、完善风险模型、推动跨部门协同等策略,为构建科学高效、公正透明、智能主导的地税稽查新体系提供理论支持和现实对策。
关键词
二十届三中全会;征管现代化;智能稽查;地税局;风险管理;数据治理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的税收改革升级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优化税收征管机制,推动税收制度体系现代化”,明确将税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纳入国家治理现代化整体框架。征管体制改革成为推进“高效能政府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
1.1.2 地税局在新征管体系中的稽查定位变革
在金税三期系统全面推广、金税四期逐步建设过程中,税收征管模式加快向“以数治税、以机助查”转变,地税局稽查部门需从传统查账式、线索驱动型稽查转向以风险管理和智能化系统为基础的“事前防控+实时监管+事后核查”综合体系。
1.2 研究意义
智能稽查体系是数字政府背景下税收征管能力跃升的重要标志,构建智能稽查系统不仅是实现公平税负的必要手段,更是国家税收法治化、现代化、科学化发展的内在要求。本研究旨在探索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智能稽查架构与路径,为基层税务机关提供政策建议和理论支撑。
1.3 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
本文采用文献综述法、制度分析法与典型案例研究法,主要数据来源包括国家税务总局、各地方税务局发布的年度报告、公报以及中国知网、万方等学术数据库的最新研究成果。
第二章 征管体制改革与稽查职能演化
2.1 地税稽查制度发展简述
地税稽查制度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随着税收征管体制日益完善,稽查职能逐步从查账补税向风险管理、政策引导和税收遵从机制建设转变。特别是在金税系统应用以来,稽查已由“经验主导”向“数据驱动”演进。
2.2 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征管改革的核心要求
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深化税收制度改革,推进智能化征管,增强税收法治保障”,这标志着税收治理体系正在向标准统一、数据联通、监管高效的方向发展。稽查体系必须顺应这种趋势,构建适应现代治理的能力体系。
2.3 地税局稽查职能的转型方向
在国地税合并、“放管服”改革、“双随机、一公开”等背景下,地税稽查职能需由“重结果”向“重过程”、由“碎片监管”向“系统治理”转型,实现“以稽查促遵从”的目标。
第三章 当前地税稽查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稽查技术手段落后
大多数基层地税稽查仍依赖人工筛查、纸质材料比对和企业实地走访,信息获取速度慢、准确度低,且难以适应跨区域、跨行业的税源监管要求。
3.2 风险识别机制不健全
现有风险评估大多停留在静态指标或经验判断阶段,缺乏动态数据采集与多维风险建模能力,导致稽查资源配置效率低,易造成“重复检查”与“盲区监管”并存。
3.3 信息共享机制不畅
稽查工作中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信息壁垒严重,缺乏与工商、财政、社保等领域的数据整合平台,严重制约联合稽查与综合监管的开展。
3.4 稽查队伍专业能力有待提升
稽查人员信息技术能力、数据分析能力普遍不足,难以胜任对大数据平台的解读与操作,也不具备对复杂税务行为建模分析的能力。
第四章 智能稽查体系的构建路径
4.1 智能稽查的系统构成
4.1.1 数据采集与整合层
构建以税务核心数据为主、工商、银行、社保等部门数据为辅的多源异构数据池,实现企业涉税行为的全景画像。
4.1.2 风险识别与预警层
基于大数据分析技术,构建行业差异化风险模型、行为链监控模型与AI异常识别模型,形成对税收违法风险的智能筛查。
4.1.3 稽查执行与反馈层
开发智能稽查管理系统,实现任务推送、过程跟踪、结果评价和反馈优化的闭环管理;支持远程调取资料、远程约谈等“非接触式”稽查方式。
4.2 智能稽查的技术支撑手段
充分应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知识图谱、区块链等新技术提升稽查精准度。例如,采用决策树模型对发票异常行为进行识别;利用知识图谱构建企业关联网络,发现隐蔽的关联交易和利益输送行为。
4.3 智能稽查的人才与机制保障
推动税务稽查岗位向“数智型”转型,设立数据建模岗、AI分析岗等专业岗位,建立跨部门联合稽查小组,推动制度协同、信息互通和责任共担。
第五章 地方智能稽查试点经验与启示
5.1 广东省税务局“智慧稽查”系统建设
广东省依托金税四期和“粤税通”平台,构建智能稽查体系,实现从发票风险预警到自动化案件生成的全过程管理,企业涉税异常行为识别率提升至89%。
5.2 浙江省嘉兴市“数据+风险”联动模型实践
嘉兴市试点“税收风险图谱+企业信用评分”双模型机制,结合经济指标与行为轨迹,精准锁定高风险企业,极大节约稽查资源。
5.3 启示分析
智能稽查体系的成功关键在于数据驱动能力、系统整合能力与组织协调机制的同步升级。地方经验表明,“数据+制度+协同”是智能稽查落地的三大核心支柱。
第六章 优化建议与制度保障
6.1 构建统一的稽查数据治理平台
加快推进税务部门与工商、银行、法院、社保等系统的信息整合,实现数据项标准化、信息接口通用化,打破“信息孤岛”。
6.2 推进智能稽查标准体系建设
建立智能稽查技术规范、风险模型评估标准、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推动智能稽查“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6.3 完善税收法律保障体系
完善《税收征管法》《发票管理办法》等法规内容,增加对智能稽查方式的合法性认定条款,强化纳税人信息保护与行政裁量权界限划定。
6.4 推动人才机制创新
加快推动税务稽查人才分类培养,鼓励高校设立“税务信息技术”相关课程,引导大数据人才参与公共治理,为智能稽查提供智力支撑。
结论
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构建现代化税收征管体系提出新要求,为地税局稽查职能的重塑提供了战略机遇。传统稽查机制已无法满足当前精准治理和高效监管的要求,亟需通过技术赋能与制度创新构建智能稽查体系。本文从智能稽查的构成框架、支撑技术、地方实践、制度建议等方面展开系统研究,提出构建以“数据驱动+风险识别+系统协同”为核心的新型稽查体系,以期推动地税系统从传统“人找案”向现代“案找人”的转变,为国家财政安全和税收法治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N]. 人民日报, 2024-07-05.
[2] 国家税务总局. 关于推进新一轮税收征管改革的指导意见[Z]. 2021-03-24.
[3] 刘尚希. 税收治理现代化的逻辑、路径与重点[J]. 财政研究, 2023(1): 14–22.
[4] 税务总局广东省税务局. 关于加强“智慧稽查”系统建设的实施方案[R]. 2023.
[5] 孙华. 基于大数据的税务稽查体系创新研究[J]. 税务研究, 2022(8): 40–45.
[6] 陈义和, 王丽娟. 风险导向与智能化导向下的税务稽查转型路径[J]. 行政论坛, 2023(4): 58–63.
[7] 王洪波. 数字经济背景下地税系统稽查智能化建设探析[J]. 地方财政研究, 2023(6): 5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