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浏览二十届三中全会引领下地税局廉政建设模式创新研究
摘要
党的二十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持续深入推进,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新时代纪检监察体系和廉政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强调制度型反腐、数字化监督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地税局作为基层财政和税收执法的重要机构,是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的关键单位。面对新时代背景下廉政建设的新挑战和新任务,地税局必须积极推动治理理念、治理工具与治理机制的系统革新。本文基于三中全会精神,系统分析当前地税局廉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包括构建“数字监督+协同治理”新格局、强化日常预警监督、重塑责任链条和优化制度供给等创新路径,以期为地税系统全面建设廉洁高效治理体系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
二十届三中全会;廉政建设;地税局;治理创新;数字监督;制度型反腐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全面从严治党形势下的新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三中全会上提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把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各领域全过程。地税系统作为财政管理的重要前沿,其廉政风险点多、权力运行链条长、与社会接触面广,成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点对象。
1.1.2 廉政建设面临的现实挑战
在税制改革和财政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地税局工作人员面临大量日常审批、征管和纳税服务任务,廉政建设任务日益复杂。部分地区存在监督机制薄弱、廉政教育形式化、责任落实不清等问题,影响了基层治理效能。
1.2 研究意义
本研究有助于厘清新阶段地税系统廉政建设的目标与路径。一方面推动“三不腐”机制在基层地税系统落地生根,另一方面促进科技反腐、制度反腐和文化反腐的有机融合,实现“治未病”式的风险预防。
1.3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本文采用文献综述法、案例分析法、制度评估法相结合,通过对国内外廉政建设相关政策文件、典型实践案例、以及部分地方税务系统资料进行归纳分析,以构建地税廉政治理的创新理论框架。
第二章 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廉政建设的新部署
2.1 三中全会精神解读
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全面构建“以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治理模式,明确提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健全党统一领导、权责清晰、依法依规、运行高效的监督体系,彰显制度建设与数字监督的双重路径。
2.2 廉政建设的目标逻辑转型
由传统“治标式”反腐向“标本兼治”的系统治理转型,强调事前预防和系统管理成为重点。廉政建设不再仅依靠个案处理和责任追究,而是向全流程风险控制、预警机制、行为规范等深层制度体系延伸。
2.3 地税系统改革面临的新契机
随着数字政府建设和财政体制改革的推进,地税局廉政建设可借助信息化、平台化和制度化手段,实现廉政管理从“被动应对”到“主动治理”的转型。
第三章 当前地税局廉政建设的现实问题
3.1 廉政机制缺乏系统性设计
现有监督机制多集中在审计、信访、检查等事后环节,缺乏从源头预防到事中控制的制度闭环。同时,廉政建设与业务工作常常“两张皮”,监督形式流于表面。
3.2 廉政风险识别与管理能力不足
在日常工作中,如税款减免、发票管理、税务稽查等领域容易滋生权力寻租行为,而现有风险预警机制滞后、数据集成不畅,难以实现对重点岗位、关键环节的实时管控。
3.3 廉政文化缺乏内生动力
部分基层单位廉政文化建设流于形式,存在“口号式教育”“轮训式应付”等现象,干部纪律意识、规矩意识淡薄,无法形成稳固的制度认同与行为自觉。
第四章 地税局廉政建设模式创新路径
4.1 构建“数字监督+协同治理”的廉政体系
4.1.1 建立廉政风险数据库
整合业务数据、绩效数据、财务数据等多源信息,构建岗位风险图谱,实行分类管理与分级预警。
4.1.2 构建廉政协同治理平台
通过与纪检、审计、财政、工商等部门数据共享,实现监督信息互联互通,形成部门联动、资源整合、责任协同的治理格局。
4.2 推进“前中后”一体化监督机制
推动“前端提醒—中段干预—末端问责”三段式监督流程嵌入业务流程,实现权力运行闭环监管,杜绝管理盲区。
4.3 强化廉政教育与制度嵌入融合
创新警示教育方式,结合案例式教学、模拟决策训练、数字化互动平台等形式,提高干部纪法意识。同步在业务制度中嵌入廉政条款和关键行为指引,防止制度空转。
第五章 典型案例分析与实践经验
5.1 江苏省南通市地税局案例
南通地税局探索“廉政风险点+数字征管”机制,构建“自动预警+人工审核”的双层防控系统,重点监控高频纳税异常行为,查处率同比提升38%。
5.2 四川省绵阳市税务局经验
建立“廉政评估指数”,对基层单位和岗位干部进行量化打分,与年度绩效挂钩,推动廉政建设与业务绩效深度融合。
5.3 经验总结
实践表明,“数据+制度”双轮驱动、“文化+绩效”协同发力,是构建高效廉政治理体系的关键。
第六章 优化建议与制度构建方向
6.1 完善政策保障体系
加快出台地税系统廉政治理专项指导文件,明确工作目标、职责边界与问责机制,推动廉政工作制度化、标准化。
6.2 加快信息系统集成与智能化升级
推动廉政管理系统与金税三期、电子发票、财务系统实现深度融合,形成“可视化、可穿透、可干预”的智慧监督格局。
6.3 构建基层激励与问责双轨机制
探索建立“廉政积分”机制,将干部廉政表现纳入考核档案,形成“奖优惩劣、优胜劣汰”的良性导向。
结论
在二十届三中全会“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战略思想指引下,地税局廉政建设必须跳出传统路径依赖,转向以数字化、制度化、协同化为核心的新型治理模式。本文通过系统梳理政策背景、现状问题及改革路径,认为廉政建设不仅是一项政治任务,更是提升公共服务效能与群众满意度的根本保障。未来,应进一步加快制度供给、推动技术融合与强化政治监督,实现从“事后惩戒型”向“系统预防型”转变,真正建成清廉高效的基层地税治理体系。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N]. 人民日报, 2024-07-05.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关于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意见[Z]. 2023-06-12.
[3] 王君. 数字治理背景下的基层廉政建设路径探索[J]. 行政管理改革, 2023(12): 45–49.
[4] 程华, 张婉婷. 基层财政部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构建研究[J]. 审计研究, 2022(4): 68–73.
[5] 刘海峰. 全面从严治党视角下的基层治理现代化路径[J]. 中国行政管理, 2023(3): 27–32.
[6] 国家税务总局南通市税务局. 智慧监督系统操作规程[R]. 2023.
[7] 高婷婷. 地方税务系统廉政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 党政论坛, 2022(10): 3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