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浏览数字化赋能、绿色发展与企业生产率提升
摘要
在“双碳”战略和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企业面临着既要追求绿色转型、又要保持生产率提升的双重挑战。数字化赋能作为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力量,能够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促进绿色技术创新,从而在降低环境成本的同时实现生产率增长。本文以可持续发展理论、资源基础理论和技术创新扩散理论为基础,探讨数字化赋能如何影响企业绿色发展与生产率提升的作用机制。研究认为,数字化赋能不仅能够通过提升数据采集与分析能力、促进生产流程智能化,增强绿色发展水平,而且能够推动企业在能源管理、供应链协同和产品创新方面实现突破,从而有效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本文将基于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结合绿色专利、碳排放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等指标,实证检验数字化赋能的效果,并探讨其在不同行业、企业规模与所有制背景下的异质性。研究结论表明,数字化赋能与绿色发展之间存在显著的互动效应,这种协同机制不仅提升了企业生产率,也为实现高质量发展与绿色转型提供了现实路径和政策启示。
关键词:数字化赋能;绿色发展;生产率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可持续发展
提纲
一、引言
1.研究背景与意义
2.国内外研究现状
3.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二、数字化赋能、绿色发展与企业生产率的理论基础
1.数字化赋能的内涵与路径
2.绿色发展的理论基础与评价维度
3.企业生产率提升的内涵与指标体系
4.数字化赋能、绿色发展与生产率的互动关系
三、研究假设
1.数字化赋能对企业生产率的直接作用
2.绿色发展在数字化赋能与生产率提升中的中介作用
3.数字化赋能与绿色发展协同效应的假设
四、研究设计
1.样本与数据来源
2.变量设定与模型构建
五、实证结果分析
1.基准回归结果
2.稳健性与内生性检验
六、作用机制检验
1.能源效率提升路径
2.绿色技术创新路径
3.供应链协同路径
七、异质性分析
1.行业特征差异
2.企业规模差异
3.所有制性质差异
八、结论与政策启示
第一章引言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当前,世界经济正处于深度变革时期。一方面,数字经济快速崛起,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等新兴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产业结构和商业模式。数字化不仅改变了企业的信息处理方式和运营逻辑,还推动了资源要素的重新配置,使得企业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下获得了新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全球气候变化和资源环境约束日益严峻。温室气体排放、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问题迫使各国采取更加严格的环境规制,中国更是提出了“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宏伟目标。这意味着企业既要提高经济效益和生产率,又要兼顾绿色低碳发展,面临“双重压力”。
在这一背景下,“数字化赋能+绿色发展”成为企业提升生产率的核心路径。一方面,数字化赋能能够实现资源利用的精细化和智能化,通过精准数据分析和智能决策提高生产率;另一方面,绿色发展强调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负担,通过绿色技术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当二者结合时,企业不仅能够突破传统“增长与环保的矛盾”,还可以在提升竞争力的同时获得长期发展优势。
研究这一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1)理论意义:现有研究多将数字化转型、绿色发展和生产率提升分散讨论,缺乏系统性研究。本文尝试将三者统一于一个研究框架之中,弥补理论空白。
(2)实践意义:在绿色转型压力加大的背景下,企业如何通过数字化工具实现绿色发展与生产率“双赢”,对于制定战略与落地实践具有直接参考价值。
(3)政策意义:政府在推动绿色发展与数字经济融合时,需要科学评估其对企业生产率的作用机制,从而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较早关注数字化与生产率的关系。Brynjolfsson&Hitt(2003)发现,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不仅直接提升了劳动生产率,还通过组织变革和管理创新带来长期效率提升。近年,研究进一步延伸至数字化对环境与绿色发展的影响。例如,Porter和vanderLinde提出的“创新补偿效应”表明,严格的环境规制在数字化工具支持下能够促进企业绿色创新,最终提高生产率。欧洲、日本等国家的实证研究表明,智能制造与绿色转型结合能够带来显著的效率改善。
国内研究主要聚焦于数字化转型的落地实践和绿色发展的政策响应。部分学者认为,数字化能够改善能源利用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是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另一些研究则强调,绿色发展可以倒逼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例如在碳排放核算与环境监测中引入大数据与区块链工具。但总体来看,国内研究仍存在三方面不足:
(1)研究碎片化,缺乏将数字化赋能、绿色发展与生产率提升有机统一的系统框架;
(2)多停留在理论探讨,缺乏基于企业微观数据的实证研究;
(3)对不同规模、行业与所有制企业的差异性关注不足,缺乏异质性分析。
1.3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本文拟回答以下核心问题:数字化赋能如何影响企业生产率?绿色发展在其中发挥怎样的作用?二者之间是否存在协同效应?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第一,界定数字化赋能、绿色发展与企业生产率提升的概念与内涵,梳理三者之间的理论逻辑;
第二,提出数字化赋能通过绿色发展促进企业生产率提升的研究假设;
第三,基于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构建实证模型,检验数字化赋能对绿色发展与生产率提升的影响;
第四,开展异质性分析,比较不同行业、规模和所有制企业的差异。
本文的创新点主要有三:
(1)构建“数字化赋能—绿色发展—生产率提升”的整体研究框架,打破以往碎片化研究模式;
(2)揭示绿色发展在数字化赋能与生产率提升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及二者之间的协同效应;
(3)结合实证检验和异质性分析,为政策制定与企业实践提供针对性建议。
---
第二章理论基础
2.1数字化赋能的内涵与路径
数字化赋能不仅是企业引入数字工具的技术升级,更是涉及战略、流程和组织全面变革的系统过程。其内涵可以从三个层面理解:
(1)技术层面: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区块链等技术,实现对生产流程的精准监控与优化。
(2)流程层面:在采购、生产、物流、销售等环节嵌入数字化工具,提高透明度和响应速度。
(3)组织层面:重构决策流程,推动平台化和网络化运营,增强跨部门与跨企业协同。
路径主要表现为:
智能制造赋能:通过传感器和物联网实现设备联动与智能调度,提高生产效率;
数据分析赋能:通过大数据平台监测能源消耗和排放指标,指导绿色改造;
数字金融赋能:借助区块链和供应链金融平台,为绿色项目融资提供便利。
2.2绿色发展的理论基础与评价维度
绿色发展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根基,强调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其核心在于“绿色+效率”的统一。相关理论包括:
循环经济理论:通过资源循环利用实现价值最大化;
生态现代化理论:认为技术创新是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
共享价值理论:强调经济效益与社会责任的统一。
企业绿色发展的评价维度主要包括:
(1)能源利用效率:通过碳排放强度、单位产值能耗等指标衡量;
(2)绿色创新能力:以绿色专利、环保产品数量等为指标;
(3)环境治理绩效:污染治理投入与减排效果;
(4)绿色供应链管理:涵盖绿色采购、绿色物流与循环利用等环节。
2.3企业生产率提升的内涵与指标体系
生产率提升是企业保持竞争力和实现长期发展的关键。全要素生产率(TFP)是最常用指标,反映了除资本与劳动外,由技术进步与管理效率带来的产出增长。此外,还包括:
劳动生产率:单位劳动投入产出水平;
资本产出率:资本使用效率;
资源利用率:能源、水资源和原材料的节约程度。
生产率提升不仅体现技术进步,更依赖于制度、组织与管理创新。
2.4数字化赋能、绿色发展与生产率的互动关系
三者之间的关系可概括为“技术驱动—绿色中介—效率结果”。
数字化赋能→绿色发展:数字化技术使企业能够更精准地监测和控制环境指标,推动清洁生产与绿色创新。
绿色发展→生产率提升:绿色创新不仅降低排放和资源消耗,还通过工艺改进和产品升级带来长期效率提升。
数字化赋能→生产率提升:直接体现在资源配置优化和决策科学化上。
数字化赋能×绿色发展→生产率提升:二者的协同效应更强,如智能工厂通过大数据和绿色工艺的结合,既节能减排,又提升产出效率。
例如,华为在智能制造基地通过引入物联网和AI监测系统,实现单位产值能耗下降15%,同时生产效率提升20%;宁德时代则通过数字化能源管理平台,减少碳排放并提升产线效率,成为行业绿色发展的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