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浏览二十届三中全会与地税局协同推进“非税收入”征收管理研究
摘要
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完善财政收入制度、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其中非税收入作为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征收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财政可持续性与公共资源配置效率。地税局作为财政收入征管的骨干力量,近年来在非税收入领域的管理责任不断增强。然而,由于职责分散、数据孤岛与制度滞后等原因,非税收入征收管理仍面临碎片化、透明度不足、征收效率低等问题。本文在三中全会精神指导下,分析非税收入管理现状与地税局角色演变,构建“部门协同—平台整合—法制保障—绩效驱动”的协同治理模型。研究认为,推进非税收入科学征收必须以法治化、信息化与制度协同为基础,充分发挥地税局在征管、数据、评价等方面的技术与组织优势。
关键词
二十届三中全会;非税收入;地税局;财政治理;协同管理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非税收入治理的重要性提升
非税收入包括政府性基金、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国有资源收益等,是地方财政的重要收入来源。2023年全国非税收入达4.2万亿元,占地方财政收入比重超过20%。非税收入具有来源广、形式多、制度复杂的特点,对征管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1.1.2 三中全会对财政收入体系改革的新部署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完善地方税体系和非税收入管理机制,统筹推进税收与非税收入制度建设”。这标志着非税收入的制度化、法治化、规范化将成为新一轮财政体制改革的重点领域。
1.1.3 地税局职能的延展与协同挑战
随着“财税库银横向联网”、国地税合并、“金税四期”实施,地税局从单一税收征管机构转型为综合征管与信息平台枢纽,尤其在代征、协同管理和数据服务方面承担越来越重要的职责。
1.2 研究意义
理论方面,推动“财政收入双支柱”理论在实践中深化;现实方面,为提升非税收入征管效率、增强财政可持续性提供路径参考。
1.3 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研究法、政策分析法、案例比较法与实地调研法相结合,采集山东、江苏、福建等省市的非税收入协同征管经验数据,进行归纳总结与机制建模。
第二章 非税收入征管制度变迁与政策导向
2.1 非税收入制度演进
2002年《预算法》首次提出非税收入预算管理要求;2014年修订版将非税收入纳入预算管理全流程;2021年《非税收入管理条例(草案)》公布,推进收入项目、资金流向、信息系统的统一监管。
2.2 当前征收管理现状
部分地区实现非税收入“财政统一归集、税务协助征收、银企平台缴费”的“三位一体”模式,但多数地市仍存在“财政审批、部门征收、税务代收、银行缴纳”的多头操作模式,效率低下。
2.3 三中全会对非税收入管理的政策要求
文件明确“建立科学规范的非税收入制度,完善缴费目录清单、资金收支管理、绩效评价机制”,强调依法征收、公开透明与平台协同的治理思路。
第三章 地税局在非税收入征管中的作用演变
3.1 角色拓展:从“税收专管”到“征收协同”
国地税合并与电子政务发展背景下,地税局通过代征代缴、票据管理、收入稽核等方式逐步嵌入非税收入治理体系。
3.2 功能延伸:非税收入信息化主力
地税系统的“金税三期”“非税票据电子化平台”“电子税务局”等技术设施,已成为实现非税收入自动化征收与全流程追踪的重要支撑。
3.3 能力优势:数据整合与征管效率
地税局在数据采集、风险控制、电子票据、纳税人识别等方面具有成熟的制度与技术基础,是推进非税收入高效征收的重要节点机关。
第四章 非税收入协同征管存在的问题
4.1 职责划分不清
多个征收主体之间存在“权责不对等”问题,地税局虽具备平台与技术优势,但在法律制度上缺乏主导征收地位。
4.2 信息系统割裂
财政、住建、自然资源、市场监管等部门与地税信息系统未能实现标准化对接,导致信息不对称、重复录入、协同断层。
4.3 缴费路径不统一
非税收入缴费方式多样(现金、POS、网银、支付宝等),部分缴款人与系统不匹配,缴费效率与征管准确性受到影响。
4.4 缺乏有效绩效评价
大多数地方尚未建立非税收入征管绩效考评机制,不能有效激励地税部门积极参与。
第五章 地方协同实践案例分析
5.1 江苏无锡:财政主导、税务协同
无锡市实行“财政统管、税务代征、部门协同”模式,建设“非税收入一体化平台”,通过银联缴费接口实现缴款人多元支付,征管效率提升26%。
5.2 福建泉州:非税收入电子票据平台
泉州市全面推进非税收入电子票据系统,地税部门负责票据开具、缴费匹配、数据归集,实现“线上申请—线上缴费—自动核销”闭环,年误差率下降至0.05%。
5.3 山东济宁:跨部门联合稽查机制
济宁市成立“非税征收联动工作组”,财政、税务、审计、纪检联席办公,定期开展专项稽查,查补收入9300万元。
第六章 优化路径与制度构建建议
6.1 法治层面:完善地税参与非税征收的授权机制
建议在《非税收入管理条例》中明确地税机关的征收协同职责,细化税务机关在非税收入征管、票据管理、数据归集中的权责边界。
6.2 平台层面:建设统一征收信息系统
以金税四期为依托,推进财政、税务、银行、主管部门之间“非税收入数据共享平台”标准建设,实现信息同步、账户统一、流程闭环。
6.3 管理层面:优化征收流程与职责划分
推进“部门登记、税务征收、财政监管”机制,建立“非税事项责任清单”,规范权力运行流程。
6.4 激励层面:建立绩效考核与奖惩机制
设立非税收入协同征管指标体系,将其纳入地税系统年度绩效考评,对数据归集、征收效率、票据合规率等实施动态奖惩。
第七章 结论
三中全会提出的“优化财政收入体系”背景下,非税收入治理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成为财政改革重点方向。地税局凭借其数据优势、平台能力和组织经验,在协同推进非税收入征收管理中已展现不可替代作用。未来需在法治授权、平台整合、组织协同和绩效激励等方面进一步深化改革,构建职责清晰、流程高效、数据驱动的非税收入征收管理体系,为财政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N]. 人民日报, 2024-07-05.
[2] 财政部. 非税收入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Z]. 2021-08-15.
[3] 国家税务总局. 关于加强税务机关参与非税收入协同管理的指导意见[Z]. 2023-05-18.
[4] 刘尚希. 财政制度现代化:内涵、路径与改革重点[J]. 财政研究, 2023(2): 4–10.
[5] 俞露. 非税收入制度改革与政府收入结构优化[J]. 中国财政, 2023(10): 62–67.
[6] 江苏省无锡市财政局. 非税收入一体化平台运行情况通报[R]. 2023.
[7] 泉州市税务局. 非税收入电子票据系统建设报告[R]. 2023.
[8] OECD. Revenue Statistics: Non-Tax Revenue Trends[R]. Paris: OECD Publishing, 2021.
[9] 王宏. 地税系统在非税收入征管中的功能重塑[J]. 税务研究, 2023(7): 4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