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浏览二十届三中全会框架下地税局内部控制与审计机制优化研究
摘要
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特别提出“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为财政税收系统内部控制与审计体系的优化指明了方向。地税局作为财政收入管理的前沿机构,其内部控制机制与内部审计体系直接关系到税收征管的规范性、透明度与廉洁性。本文基于三中全会精神,分析当前地税局内部控制与审计机制存在的制度性短板与操作性困境,结合地方调研数据与典型案例,构建以“风险导向、数据支撑、流程闭环”为核心的优化路径。研究发现:①现行内控机制存在职责划分不清、监督缺位、数字化程度低等问题;②内审职能边缘化、反馈机制不畅严重影响风险识别与整改闭环;③建立贯穿预算执行、税收征管、权力运行的全过程内控审计体系,是提升基层税务治理能力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
二十届三中全会;地税局;内部控制;内部审计;监督机制;数字治理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国家治理现代化对财政系统的新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构建现代财政制度”,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健全制约监督机制、强化风险防控能力。财政系统特别是地税机构必须依托内控与审计机制实现自我纠偏、自我完善。
1.1.2 地税局内控与审计体系的现实挑战
随着国地税合并与“金税四期”推进,地税业务复杂性上升,权力集中度提高,但内部控制制度滞后、监督边界模糊、风险防控被动等问题日益突出,亟需在制度层面进行系统性重塑。
1.2 研究意义
本研究对深化地税机关内部治理体系、推动廉洁高效征管和强化财政监督体系具有重要理论价值与实践参考意义。
1.3 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研究法、制度比较分析法与地方调研实证法,覆盖江苏、广东、四川等地11个市级税务局,收集调研问卷523份、访谈纪要28份,归纳内控与审计运行现状与问题。
第二章 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地税治理的指导意义
2.1 三中全会改革精神解读
全会提出“加强对公权力运行的制约监督”“健全预算执行、财政资金分配使用全过程监督机制”“强化审计监督”,对税务机关如何内部制衡、依法治权提出明确要求。
2.2 地税系统职能与风险结构分析
地税机关具有人财物集中、权力链条垂直、业务处理高频的特性,易产生信息不对称、审批与执行混同、监督空转等廉政风险,需建立全过程、分岗位、数字化的内控体系进行规避。
第三章 地税局内部控制机制现状评估
3.1 制度建设情况
大多数地税局已依据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制定操作细则,但存在制度碎片化、与业务流程脱节等问题。
3.2 流程管理缺陷
问卷显示,有52%的业务流程未配置风险点识别与关键控制措施,存在业务开展先于控制程序的情况,尤其在税务检查、发票管理、退税审核环节问题频发。
3.3 职责划分不清
部分地税机关内部控制责任主体界定模糊,内部控制执行部门与监督部门职能交叉,缺乏有效衔接与相互制衡。
第四章 地税局内部审计机制运行困境
4.1 审计范围与频率不足
调研表明,70%以上地税机关内部审计覆盖面小,年度审计计划偏重财务性审查,对业务流程、绩效结果和风险预警审计覆盖不足。
4.2 审计结果反馈机制不畅
反馈流程存在“审计发现—整改通知—整改滞后—复查缺位”的脱节现象,整改责任不明确,问责程序不到位,整改率不高。
4.3 内审独立性与专业性不足
内审人员多为兼职,缺乏大数据分析能力和税务政策理解力,且往往由同一部门监管与执行,影响独立性与公正性。
第五章 优化路径:构建现代化内控审计体系
5.1 构建“风险导向—流程内嵌”型控制模型
对照 COSO 内控框架,推动将控制点嵌入“预算审批—业务执行—财务核算—绩效评价”全过程,实现动态识别、实时监控。
5.2 建立“数据联通—智能识别”型监督平台
依托金税四期、电子发票系统、财政一体化平台,构建内部控制与审计共享数据库,借助数据挖掘技术进行异常识别与风险预警。
5.3 推进内部审计分类体系建设
设立事前控制审计、合规性审计、绩效审计与信息系统审计四大类,提升内部监督的专业性、系统性与前瞻性。
5.4 完善整改与问责联动机制
建立“问题发现—整改跟踪—复查反馈—责任问责”的闭环管理机制,设立“审计整改督办专员”制度,确保整改到位。
第六章 地方实践案例分析
6.1 浙江嘉兴:“流程穿透”内控机制
嘉兴税务局通过构建岗位权责矩阵、业务流程图与风险控制清单三位一体的内控体系,实现对高频权力节点的全流程穿透式控制。
6.2 广东佛山:“一体两翼”内审体系
佛山地税建立“审计中心+业务部门协同+外部专家顾问团”机制,实现内审资源统筹、专项审计与日常监督相结合,年度审计覆盖面达82%。
6.3 四川绵阳:审计整改电子督办平台
建立“审计问题—整改任务—进度管理—效果评估”系统,实现整改过程透明化、节点化、可追溯,整改完成率从62%提升至96%。
第七章 对策建议
7.1 制度层面:优化内控框架设计
建议财政部联合税务总局出台《地方税务机关内部控制与审计管理办法》,推动内控规则标准化、审计流程法定化。
7.2 组织层面:加强内审机构独立性
建立内部审计委员会,由纪检、业务、财务、信息等跨部门人员组成,保障内审职能运作的独立性与权威性。
7.3 技术层面:推进数字化审计建设
开发审计数据可视化平台,运用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大数据挖掘、AI风控等技术赋能内部监督智能化。
7.4 人才层面:培养复合型审计干部
通过“审计+信息+税务”复合人才工程,培养一批既懂制度审计、又懂数据分析的新时代审计干部,充实监督力量。
7.5 激励层面:纳入绩效评价体系
将内部控制质量、审计整改成效与单位年度绩效考核、干部评先评优挂钩,提升制度执行力。
第八章 结论
在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健全监督制度体系、增强风险管控能力”改革部署下,地税局内部控制与审计机制必须从制度层面优化、技术层面赋能、组织层面创新。本文构建了以风险导向、数据驱动与闭环管理为核心的内控审计模型,并提出从制度、组织、技术、人才、激励五方面推进机制优化。未来还需在纵向统筹与横向协同中进一步深化改革,以建设权责清晰、运转高效、监督有力的现代化税务机关为目标。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N]. 人民日报, 2024-07-05.
[2] 财政部.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Z]. 2021-10-30.
[3] 国家税务总局. 税务机关内部审计管理办法(试行)[Z]. 2022-04-12.
[4] 胡怡建. 现代财政制度建设路径研究[J]. 财政研究, 2023(06): 17–23.
[5] 王玉林, 张璇. 税务机关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与优化路径[J]. 税务研究, 2023(12): 41–46.
[6] OECD. Internal Control Systems in the Public Sector: A Review[R]. Paris: OECD Publishing, 2021.
[7] 浙江省嘉兴市税务局. 岗位流程图与风险控制矩阵建设指南[R]. 2023.
[8] 广东省佛山市税务局. 审计工作年度报告[R]. 2024.
[9] 四川省绵阳市税务局. 审计整改督办系统运行成效评估[R].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