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浏览能源与环境经济研究
一、碳达峰碳中和与区域产业结构
1. 碳达峰约束对区域工业结构高级化影响研究——以广东佛山为例
2. 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对企业减排绩效影响——以上海碳市场试点为例
3. 碳达峰行动计划对高能耗产业退出机制研究——以山东钢铁企业为例
4. 碳配额分配方法对企业技术升级促进效果研究——以江苏水泥企业为例
5. 低碳政策对制造业投资结构调整影响——以浙江“腾笼换鸟”为例
6. 碳中和计划推动城市能源消费替代研究——以深圳电动化项目为例
7. 碳市场价格波动对企业排放成本传导机制研究——以湖北试点市场为例
8. “双控”政策对区域产业梯度转移影响——以广西承接产业为例
9. 低碳试点城市对区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以重庆为例
10. 碳中和背景下港口产业转型路径研究——以上海洋山港为例
二、绿色能源产业链经济效应
11. 光伏制造产业链协同效率研究——以隆基绿能西安基地为例
12. 风电整机厂商与零部件企业耦合关系——以内蒙古风电基地为例
13. 储能电池产业扩张对区域就业结构影响——以宁德时代为例
14. 分布式光伏对农户收入改善机制研究——以山东户用光伏为例
15. 氢能全产业链发展路径——以江苏如皋氢能示范区为例
16. 新能源车动力电池回收经济价值研究——以湖南邦普循环为例
17. 海上风电集群对沿海经济耦合效应——以福建漳州风场为例
18. 新能源整车生产对区域产业链延伸效果——以比亚迪深圳工厂为例
19. 光伏“领跑者计划”对技术迭代的促进作用——以晋中基地为例
20. 储能电站商业模式创新研究——以青海格尔木为例
三、工业能源效率与数字化
21. 工业互联网平台对企业能源效率提升作用——以富士康数字车间为例
22. 数字孪生技术降低制造能耗机制——以三一重工为例
23. 智慧园区能源管理系统节能效果——以上海临港为例
24. MES系统对制造过程能源浪费的抑制作用——以海尔工业园为例
25. 边缘计算降低工业能耗路径分析——以格力智能空调厂为例
26. 智能传感器在能源监测领域的经济收益——以宝钢能源管理平台为例
27. 大数据预测维护降低设备能耗研究——以宁波化工园区为例
28. 工业AI优化蒸汽使用效率研究——以江苏化工锅炉企业为例
29. 绿色数据中心PUE降低机制——以贵州大数据中心为例
30. 算法调度在工厂用能峰谷套利模型研究——以深圳宝安工业园为例
四、城市能源结构转型研究
31. 城市燃煤锅炉淘汰政策对空气质量改善效应——以北京为例
32. 城市天然气替代率提升的成本收益分析——以天津为例
33. 城市公共交通电动化对排放削减效果研究——以深圳公交为例
34. 城市建筑节能改造对能耗降低效果研究——以上海黄浦区社区改造为例
35. 城市能源消费强度控制政策绩效——以合肥能耗双控执行为例
36. 居民电气化对天然气需求替代研究——以重庆山城地形区为例
37. 城市热网优化对工业余热利用效率研究——以沈阳为例
38. 城市分布式能源调度模式研究——以苏州工业园区为例
39. 城市屋顶光伏使用率瓶颈研究——以广州中心城区为例
40. 城市燃油禁限区对货车运输经济影响研究——以深圳为例
五、环境规制与企业经济行为
41. 环境排放税对企业绿色创新的激励作用——以江苏印染企业为例
42. 环境规制强度变化对企业成本结构影响——以山东化工企业为例
43. 环评审批效率对企业投资行为影响——以浙江台州为例
44. 环保督察对企业治理结构改善研究——以河北钢铁企业为例
45. 区域限批政策对投资抑制效果研究——以长治焦化园区为例
46. 排污许可证制度对企业排放控制影响——以湖南水泥企业为例
47. “红黄牌”政策对违法排放企业治理力度——以福建纺织企业为例
48. VOCs治理对化工行业盈利能力影响——以南京化工园为例
49. 环境规制促进企业技术替代机制研究——以广东电镀企业为例
50. 不同规制强度对企业绿色创新的门槛效应研究——以珠三角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