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浏览摘要
从“十四五”到“十五五”的阶段转换,是中国式现代化从起步成形迈向系统成熟的关键历史跨越。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的背景下,“十四五”时期承载着夯实现代化基础、构建新发展格局框架、提升国家治理能力与安全韧性的重大使命;而“十五五”时期将承担起推动关键领域能力跃升、加快实现基本现代化、构建高水平安全体系以及全面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更高要求。在这一纵贯发展的过程中,中国式现代化呈现出鲜明的阶梯式递进特征,其背后包含明确的发展逻辑、结构逻辑、战略逻辑与治理逻辑。
本文以“十四五”到“十五五”的历史承接为切入点,深入分析中国式现代化的阶段性演进特征,重点阐述理念演进、结构升级、治理跃升与安全体系从初步构建到系统完善的递进轨迹。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中国式现代化在战略推进、政策体系、结构调整和治理体系演化中的内在规律,指出连续性、稳定性、阶梯性与系统性是这一历史进程最显著的特征。研究进一步指出,“十五五”时期中国式现代化将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安全保障、治理现代化等方面实现关键突破,从而推动现代化整体能力迈向更高层级。
研究认为,准确把握“十四五—十五五”转换期的规律性特征,有助于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本质特征的理解,也有助于掌握新时代国家战略部署的整体节奏和推进机制。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系统治理、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中国式现代化才能在更高起点上实现质量跃升和体系化突破。
关键词:十四五;十五五;中国式现代化;递进特征;发展规律;治理现代化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中国式现代化是新时代我国发展的核心战略任务,而五年规划作为国家战略部署的集中体现,是推动现代化向前迈进的重要制度载体。“十四五”时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步阶段,也是我国在经历复杂外部环境冲击后全面恢复发展、优化结构、重塑优势的关键时期。该阶段的突出特点是“破局”与“立新”相结合,通过推进改革、调整结构、激活创新、强化韧性,使现代化建设获得坚实基础。
与之相承,“十五五”时期将承担“在更高起点上实现体系化跃升”的任务。随着我国迈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节点,“十五五”必须在产业链安全、科技自立自强、教育人才体系、社会治理能力、公共服务质量、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家安全体系等方面进一步强化系统性能力。这种从基础构建向体系完善的提升,充分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阶段性特征。
因此,研究从“十四五”迈向“十五五”的阶段跨越,有助于把握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整体逻辑,清晰理解现代化道路“层层推进、步步升级”的梯度演化机制,从而在理论上形成递进式发展模型,在实践中提供政策设计与治理创新的理论依据。
1.2研究意义
从理论上看,开展此类研究有助于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理解,揭示其阶段性推进的内在规律,使现代化研究从宏观叙述走向结构化、系统化和规律化。从实践上看,有助于地方政府和行业部门准确把握国家战略节奏,使政策推进更具方向性和连续性,从而提升政策协同和治理效率。从制度和治理角度看,有助于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进一步细化,使治理体系从阶段性改进走向系统性提升。
1.3研究思路与方法
本文借助历史分析、比较研究、系统分析和规划文本研究等方法,从理念、结构、治理、安全等四个维度对中国式现代化的递进逻辑进行概括,并结合国家规划制度演化特点,对“十四五—十五五”的衔接进行系统分析,最终形成对未来现代化推进路径的前瞻性判断。
第二章从“十四五”到“十五五”:中国式现代化的阶梯式递进特征
2.1从理念确立到体系深化:现代化推进的方向性递进
“十四五”时期,中国式现代化最突出的变化是新发展理念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全面确立。这一时期,各项政策布局均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展开,理念从政策指引上升为制度约束,成为衡量发展质量的根本标准。与此同时,初步建立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未来长期发展奠定了结构基础。
进入“十五五”,发展理念将从确立阶段进入深化阶段。国内大循环将从“畅通”转向“优化”,全社会创新资源配置更加高效,绿色低碳发展将成为全领域约束性要求,开放格局将从“要素开放”走向“制度型开放”。发展理念不再停留于方向性原则,而是成为指导发展模式、产业升级、治理方式和制度设计的综合性体系。
2.2从结构改善到体系成型:现代化发展基础的层级跃升
“十四五”期间,我国发展基础显著巩固,经济保持稳定增长,关键技术突破持续增多,能源结构加快转型,基础设施体系实现数字化和智能化升级,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历史性进步。这些变化构成现代化发展的基础框架,使我国具备了向更高层次迈进的结构条件。
“十五五”时期将进入从“现代化基础”向“现代化体系”的跃升阶段。产业体系将进一步走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未来产业体系将成为新的增长极,科技创新体系将更加系统化和协同化。同时,区域协调发展将从结构性改善转向功能性优化,人口、产业、土地、生态等要素的配置将更加平衡。能源体系也将从绿色过渡阶段迈入绿色成熟阶段,在安全性、可持续性与创新性方面全面提升。
2.3从治理能力起步到治理体系成熟:治理现代化的递进轨迹
“十四五”时期,中国治理体系最突出的特征是适应现代化需求的能力提升。数字治理的快速发展推动政府管理方式发生深刻变革;基层治理改革增强了社会稳定性;法治体系不断完善,公共服务更加普惠和均等;治理更强调协同化、精细化与智能化。
“十五五”时期,治理现代化将由“能力提升”迈入“体系成熟”。政府治理结构将实现全流程、全领域的数字化应用;公共服务体系将更加均衡;国家法治体系将达到更高成熟度,治理能力将更加制度化和规范化;社会治理将全面适应结构变化,在多元共治、智能治理方面更为成熟,形成“治理善治化”的新格局。
2.4从初步统筹到系统完善:安全体系的现代化扩展
“十四五”阶段,我国形成了基本的风险防控框架,在粮食、能源、供应链、金融、生态等方面强化安全防线,安全观念从传统安全扩展到经济、科技、网络、公共卫生等领域,形成了总体安全布局的基本框架。
“十五五”阶段,高水平安全体系将全面构建,预警能力、韧性能力、应急能力和恢复能力将更加成熟,关键行业和关键领域安全将高度可控,科技安全与数据安全将成为安全体系的核心。安全体系将从“应对风险”迈向“塑造安全优势”,从被动防御走向主动塑造。
第三章“十四五”到“十五五”转换中的推进规律
3.1战略推进的连续性规律
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鲜明的战略连续性,“十四五—十五五”并非简单的五年更替,而是一个由基础铺设到能力跃升的连续推进过程。这种战略连续性,体现了规划目标、发展方向、政策导向和治理逻辑的一致性,避免了现代化进程的曲折和波动,增强了国家战略执行的稳定性。
3.2政策体系的稳定性规律
两大规划之间形成了稳定的政策承接关系。在宏观调控上保持稳中求进的总体基调,在发展理念上坚持新发展理念,在开放战略、科技布局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方面保持一致性。政策稳定性增强了企业与社会主体的预期,有利于提高政策实施效能和经济社会运行效率。
3.3结构升级的阶梯化规律
中国式现代化在结构调整中呈现“梯度升级”特征。“十四五”构建框架,“十五五”推进体系;“十四五”强化基础,“十五五”推动突破;“十四五”着力结构改善,“十五五”实现体系升级。这种递进式发展体现出现代化的阶段性特征,也体现出中国发展模式的战略性和前瞻性。
3.4治理体系的系统化规律
现代化越深入,治理体系越需要系统化。中国治理体系的演进表明,从政府治理向社会治理延伸,从行政管理向法治治理、智能治理转型,从单维治理向多维协同治理升级,这种系统化规律使治理更有效率、更具韧性。
3.5安全体系的前瞻性规律
随着风险类型更复杂、外部环境更不确定、安全要求更高,中国式现代化的安全治理呈现明显的前瞻性规律。从“十四五”的风险识别与补短板,到“十五五”的系统设计与能力塑造,安全体系的发展趋势是从底线思维走向战略塑造,从末端应急走向源头治理。
第四章“十五五”时期中国式现代化的能力跃升与前瞻方向
4.1科技创新跃升构成现代化能力的核心突破
“十五五”时期,科技自立自强将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战略支撑。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将进一步强化,未来产业将得到前瞻布局,科技创新体系将更加协同,科技、人才、资金和产业的深度融合将形成国家竞争力的新来源。
4.2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成型成为推动结构跃升的关键动力
新兴产业将全面壮大,传统产业将全面升级,未来产业、数字产业、绿色产业将成为产业体系的新支柱。制造强国建设将迈向更高阶段,我国将在全球价值链中从“跟随者”走向“塑造者”,产业体系的全面现代化将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性支撑。
4.3新安全格局成为现代化进程的坚实保障
“十五五”时期将形成覆盖政治、经济、科技、生态、网络、资源等多领域的高水平安全体系,风险防控将全面前置,安全治理能力更加智能化和体系化。安全体系将由被动防御向主动塑造转变,为现代化提供长期稳定的外部环境。
4.4高质量治理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新支撑力量
治理体系将更加现代化、法治化、数字化、智能化,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水平将全面提升,治理能力将更加系统化和精细化,这将成为“十五五”时期推动社会长期稳定和现代化能力提升的重要力量。
4.5结语
从“十四五”到“十五五”的战略过渡,是中国式现代化由基础构建阶段向体系成熟阶段迈进的历史性跨越。只有继续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中国式现代化才能在更高起点上实现系统升级、能力提升与历史性跃升。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件汇编编辑委员会.党的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3.
[2]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S].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3]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制定“十五五”规划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S].北京:人民出版社,2024.
[4]胡鞍钢.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时代进程与战略体系[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22.
[5]林毅夫,蔡昉.新发展格局下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机制研究[J].管理世界,2022(6):1-12.
[6]王东京.中国式现代化的结构逻辑与推进路径[J].经济研究,2023(4):3-18.
[7]刘伟.论新时代中国经济韧性的结构基础[J].中国社会科学,2022(9):32-49.
[8]周黎安.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中国逻辑[J].公共管理评论,2023(2):5-20.
[9]马建堂.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与“十五五”战略展望[J].改革,2024(1):12-22.
[10]陈宝生.新时代现代化建设与治理体系变革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