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浏览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进入新时代十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推进,这两大奇迹被进一步写成新的辉煌篇章,我国发展具备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更加完善的制度保证。党的二十大报告和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在全面总结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和“十四五”发展的基础上,提出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续写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的新篇章”,并把这一重大命题纳入中国式现代化总体布局和“十五五”规划的战略擘画之中。([外交部][1])
本文围绕新时代“续写两大奇迹”的理论创新与实践路径展开研究。文章首先梳理“两大奇迹”命题的提出脉络及其所蕴含的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和世界意义,指出它是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成就和规律的集中概括;其次,从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新发展理念、总体国家安全观和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等维度,分析“续写两大奇迹”的理论创新基础;再次,从经济发展质量和韧性提升、社会治理体系完善、长期稳定格局塑造等方面,总结新时代特别是新时代十年和“十四五”时期为续写两大奇迹奠定的现实基础;最后,围绕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等领域,提出新时代“续写两大奇迹”的实践路径。研究认为,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续写两大奇迹,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系统性布局,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把发展优势转化为竞争新优势,把安全优势转化为现代化进程的坚实后盾。
关键词: 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安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中国创造并持续巩固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已成为观察当代中国的一个高频关键词。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深入推进,书写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使我国发展具备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制度保证,中国式现代化事业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外交部][1])
与此同时,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在审议通过“十五五”规划建议时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处于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但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仍具备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在此基础上,全会提出要“续写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将这一重大命题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紧密联系起来,凸显了其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的战略地位。([外交部][2])
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地缘冲突加剧、保护主义抬头、外部环境不确定性显著上升的大背景下,中国如何在保持战略定力的前提下,继续实现较高质量的经济增长,同时保持社会长期稳定和长治久安,成为全党全国必须回答的重大时代课题。理论上,需要回答“凭什么能够续写两大奇迹”“靠什么续写两大奇迹”“怎样续写两大奇迹”;实践上,需要在新发展格局构建、新质生产力发展、风险防控、社会治理、法治建设、党的领导等多个维度形成系统性路径。
因此,从理论创新与实践路径两个维度,对新时代“续写两大奇迹”的问题进行系统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内在规律的认识,也有助于指导“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开局阶段的治国理政实践,是具有重要现实价值和长远意义的重大议题。
1.2 研究意义
从理论意义来看,“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是对中国长期发展经验的高度概括,也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西方式现代化道路的重要分野之一。对“续写两大奇迹”的理论基础进行梳理和提升,有助于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理解,丰富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理论和国家治理理论的中国经验与中国话语。([新时代理论][3])
从实践意义来看,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经济增长速度、结构、动力和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更加多元,风险挑战更加复杂。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坚持和发展两大奇迹,考验着党的治国理政能力。系统研究续写两大奇迹的实践路径,有助于将党的创新理论进一步转化为治国理政的制度安排和政策工具,为各地区各部门谋划“十五五”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发展与安全提供方法论支撑。([科学网][4])
1.3 研究思路与结构安排
本文以“新时代—两大奇迹—续写新篇”为主轴展开:第一章从时代背景、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入手,厘清研究的必要性与逻辑起点;第二章侧重理论层面,梳理“两大奇迹”命题的提出及其与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创新之间的内在逻辑;第三章转向现实层面,分析新时代尤其是新时代十年和“十四五”以来在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方面取得的主要进展,揭示续写两大奇迹的现实基础;第四章则围绕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安全、改革开放、法治建设和党的领导,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实践路径,并对未来续写两大奇迹作出前瞻性思考。
第二章 “两大奇迹”命题的理论创新及其新时代内涵
2.1 “两大奇迹”命题的提出与演进
“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这一表述,源于对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十年我国发展成就的概括。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总结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时明确指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深入推进,书写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并强调我国发展具备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外交部][1])
与西方现代化“增长—危机—动荡”的周期性特征不同,中国在较长时期内实现了经济持续较快增长与社会大局稳定相统一。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我国经济总量跃升为世界第二,人民生活水平整体跨越温饱、小康两个历史台阶,同时保持了较高社会秩序水平和政治稳定性,未出现系统性社会动荡和治理失序,这是“两大奇迹”的现实基础。
进入新时代,在全球化遭遇逆流、国际局势动荡不安的背景下,中国仍能保持中高速增长区间,成功应对多轮外部冲击和重大突发事件,牢牢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中国式现代化展现出强大韧性。这一实践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两大奇迹”的时代内涵,使“续写两大奇迹”不仅是对过去经验的总结,更是对未来发展方向的庄严宣示。([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5])
2.2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对“续写两大奇迹”的支撑
“两大奇迹”的创造和续写,离不开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指导。中国式现代化强调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其本身蕴含着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统筹推进的内在要求。([共产党员网][6])
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在发展观上突出高质量发展,强调创新驱动、结构优化、绿色低碳、安全可控,在更高层次上回答“如何发展”的问题;另一方面,在治理观上以人民为中心,强调全过程人民民主、法治保障和社会共治,形成了维护社会长期稳定的治理结构。这种发展观与治理观的统一,为续写两大奇迹提供了理论方向。
新时代以来,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党的创新理论在发展路径、制度安排、治理体系上不断深化:新发展理念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方法论指引,总体国家安全观为统筹发展和安全提供理论支撑,全面依法治国为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提供制度保障,全面从严治党为党和国家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根本保证。这些理论创新共同构成续写两大奇迹的深层逻辑基础。([新时代理论][7])
2.3 理论创新的三个维度:发展、治理与安全的一体化
围绕“两大奇迹”,新时代理论创新主要体现在三个相互交织的维度:
第一,在发展理论上,实现了从“速度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的重大转变。新发展理念的提出和实践,使我国发展道路从追求单一增长指标走向更加注重结构优化、创新驱动、绿色转型、共享公平的发展模式,为经济快速发展注入可持续动力。([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5])
第二,在治理理论上,实现了从“管控式治理”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转型。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治理现代化、数字治理等理念和制度不断完善,增强了治理体系的包容性和韧性,为社会长期稳定提供多元支撑。([新时代理论][3])
第三,在安全理论上,实现了从“传统安全视角”向“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拓展。安全内涵扩展为政治、国土、军事、经济、文化、社会、科技、网络、生态、资源、核安全等多领域统筹,形成“大安全”格局,避免了发展与安全的割裂,为现代化进程筑牢了安全底座。([科学网][4])
这三大理论维度共同构建了续写两大奇迹的理论框架,使经济快速发展不以透支未来、制造风险为代价,使社会长期稳定不以压制活力、阻滞发展为前提,从而在发展与稳定、效率与公平、活力与秩序之间寻求动态平衡。
第三章 新时代续写“两大奇迹”的现实基础与阶段特征
3.1 新时代十年及“十四五”时期的经济发展基础
新时代十年,我国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持续保持在较高水平,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收入跃上新的台阶,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新动能不断成长壮大。尽管外部环境风高浪急,但我国经济“稳”的底盘、“进”的势头、“新”的动能始终存在,展现了极强的韧性和潜力。([外交部][1])
“十四五”时期,在疫情冲击、地缘冲突、全球通胀与供给链扰动等多重因素叠加的情况下,我国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实施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保持了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扎实推进,数字经济、绿色经济、平台经济等新业态快速发展,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完整产业体系优势进一步释放,为续写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夯实了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外交部][2])
3.2 社会长期稳定格局的巩固与优化
在经济深刻变革、利益格局多元化、思想观念多样化的背景下,能够保持社会长期稳定并非易事。新时代以来,我国在制度、法治、治理、文化等多方面综合发力:一方面,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打赢脱贫攻坚战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效缓解了潜在的社会矛盾源头;另一方面,通过健全基层治理体系、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推进平安中国建设,提升了社会治理的精细化、智能化、法治化水平。([新时代理论][7])
在维护政治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方面,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保持正确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建设,及时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隐患;在法治建设方面,坚持系统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生活中的基础性、保障性作用愈加凸显。这些因素共同塑造了一个总体安定、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成为两大奇迹得以续写的关键条件。([司法部][8])
3.3 从“创造奇迹”到“续写奇迹”的阶段特征
如果说改革开放前几十年主要是“创造奇迹”的阶段,强调通过解放思想、破除体制障碍、融入全球分工来实现经济起飞,那么新时代尤其是“十四五”以来则更多处于“续写奇迹”的阶段,强调在更高起点上保持发展态势、优化发展方式、防范重大风险。
这一阶段具有三大特征:
一是发展目标从“有没有”“大不大”转向“好不好”“优不优”。发展质量、结构、效益和绿色程度成为衡量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标尺,经济增速不再是唯一指标,高质量发展成为续写奇迹的主线。([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5])
二是稳定目标从“防止失序”转向“促进善治”。社会稳定不再只是避免动荡,而是通过更公平的制度安排、更有温度的公共服务、更畅通的利益表达渠道,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安全感、满意度,以“善治”支撑“稳态”。([新时代理论][7])
三是安全目标从“单点防守”转向“系统防范”。通过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实施,从源头、过程、结果全链条提升风险识别与治理能力,把维护安全的重点放在防患于未然和系统性风险防控上,确保两大奇迹不被重大风险打断。([科学网][4])
这种从“创造”到“续写”的阶段转换,意味着治理难度提高、任务复杂性增加,同时也折射出制度成熟度和治理能力的跃升,为未来续写两大奇迹提供了可持续的现实支撑。
第四章 新时代续写“两大奇迹”的实践路径
4.1 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
续写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关键在于推动高质量发展。新发展理念为此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是坚持创新驱动,着力发展新质生产力。通过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加大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在关键领域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5])
二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要以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为主线,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强化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使经济快速发展建立在更坚实、更安全的结构基础之上。
三是坚持绿色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通过完善碳达峰碳中和制度体系,大力发展绿色能源、绿色金融和绿色技术,既为经济发展开辟新的增长空间,又为长期稳定提供良好生态环境。
四是坚持开放发展,深度参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分工合作,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以更高水平开放汇聚续写两大奇迹的国际资源与空间。([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5])
4.2 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在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背景下,续写两大奇迹必须牢牢守住安全底线。总体国家安全观要求从全局、长远和系统角度统筹发展和安全:
一要加强经济安全顶层设计。完善粮食、能源、金融、产业链供应链等重点领域的安全保障机制,增强重要资源和关键技术的自主可控能力,防止“卡脖子”风险演变成系统性危机。([科学网][4])
二要完善公共安全和社会安全体系。健全公共卫生、自然灾害、公共安全事件的预警和应急体系,提升城市运行安全水平和社会治理中的风险感知、预判能力。
三要提防“灰犀牛”和“黑天鹅”事件的叠加冲击。通过压力测试、情景推演和系统模拟等手段,构建更为敏锐、前瞻和弹性的风险管理体系,使发展在风高浪急中仍能保持稳健航行。
4.3 以改革开放和法治建设激活体制机制优势
两大奇迹的创造和续写,都离不开改革开放和法治护航。新时代要在更高起点上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和高水平开放:
一是围绕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目标,推进关键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打通制约新发展格局构建的体制堵点,让各类要素按市场规则在更大范围内自由流动、优化配置。([中国驻美国大使馆][9])
二是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方面的高水平开放,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营商环境,以开放倒逼改革、促推创新,激发经济内生动力。
三是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发挥法治在稳预期、利长远、护公平、保稳定中的基础性作用。通过建设良法善治体系,让经济运行和社会秩序更多在法治轨道上高效运转,为续写两大奇迹提供稳定可预期的制度环境。([司法部][8])
4.4 以党的自我革命保证续写“两大奇迹”的政治定力
续写两大奇迹,归根结底取决于党自身是否始终保持先进性、纯洁性和强大战斗力。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充分发挥自我革命的政治优势:
一是坚定不移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教育引导全党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任何情况下都坚决听党话、跟党走,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战略定力和历史主动。([政协网站][10])
二是持续推进作风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决整治损害群众利益、阻碍高质量发展、影响社会稳定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腐败问题,以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凝聚全社会续写两大奇迹的信心与合力。
三是加强干部队伍能力建设,提升各级领导干部以新发展理念统筹发展和安全、驾驭复杂局势、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能力水平,使之真正成为续写两大奇迹的中坚力量和骨干力量。
4.5 结语
总体来看,新时代“续写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既是对过去辉煌成就的承继与发展,更是对未来中国式现代化前景的庄严承诺。从理论维度看,它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对发展规律和治理规律的持续把握和创新;从现实维度看,它建立在新时代十年和“十四五”时期发展成就与治理经验的坚实基础之上;从实践维度看,它要求在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安全、改革开放、法治建设和党的自我革命等方面持续用力、久久为功。
只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充分发挥我国制度优势、治理优势、文化优势和市场优势,不断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把发展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把安全优势转化为现代化的长期保障,就一定能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续写“两大奇迹”的崭新篇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加坚实、更加雄厚、更加持久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