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浏览小学语文教学中差异化自主学习设计研究
摘要
在“双减”政策与核心素养导向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不仅要完成基础知识的传授,更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本文通过文献梳理、课堂观察与行动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构建差异化自主学习设计,以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需求。研究表明,以“兴趣引领—任务支持—反馈嵌入—资源共享”的四维设计框架,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深度理解。文章最后提出了在校本课程建设、教师专业发展及家校协同方面的建议,为一线教师提供可操作的教学路径。
关键词
小学语文;差异化教学;自主学习;教学设计
一、引言
“小学是语文学习的启蒙阶段,也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期。”在这一阶段,学生的语文素养既需要通过系统的教材学习获得,也需要在自主探究中得到内化。然而,传统的“一刀切”式课堂往往忽视了学生在兴趣、能力及学习风格等方面的差异,造成中等及后进生学习积极性不足,优生则缺乏更深层次的挑战。为此,本文以“差异化自主学习设计”为切入点,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兼顾教学目标与个体需求,实现全体学生的最大化发展。
二、文献综述
国内外研究普遍认为,差异化教学(Differentiated Instruction)是应对课堂异质性的重要策略。Tomlinson(2001)提出,通过“准备度、兴趣和学习偏好”三大维度设计不同的学习路径,能够提升学生的参与度与学习成效。在语文学科领域,学者们关注差异化分层任务与多样化评价手段对阅读与写作能力培养的作用;也有研究指出,自主学习环境下的有效支持(如学习任务单、同伴互助)是实现学生主体性的关键。但将两者有机结合、形成可操作的设计框架,尚缺乏系统性研究。本文拟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构建适合小学语文课堂的差异化自主学习设计模型,并通过实践验证其可行性。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课堂行动—效果评价”三阶段展开。首先,通过核心期刊与博士硕士论文检索,梳理差异化教学与自主学习设计的理论与案例;其次,在某市两所小学四年级设立实验班和对照班,开展为期两个学期的课堂行动研究,设计并实施差异化自主学习单元;最后,通过前后测成绩对比、学生问卷、访谈与课堂录像分析,评估设计策略对学生语文能力和学习态度的影响。
四、差异化自主学习设计框架
基于研究结果,本文提出“四维融合”设计框架:
(一)兴趣引领: 以学生个体兴趣为起点,设计多元化导入活动。比如,在古诗学习单元中,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意境配画,或通过音视频素材触发兴趣,使学生在自主选择中产生探究欲望。
(二)任务支持: 围绕“先学后教、以教促学”原则,依据学生准备度分层布置任务。优生可承担拓展性探究,如“小组采访诗人解读”;中等生完成文本再现与简单赏析;后进生则着重词句理解与朗读练习。每层任务均配有“学习任务单”,明确目标、步骤与资源链接,便于学情跟踪。
(三)反馈嵌入: 将即时反馈机制嵌入自主学习全过程。在小组合作或个人完成任务后,通过“互评卡”“教师巡回指导”“电子作业平台在线点评”等多种方式,实现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及时诊断与个性化反馈,帮助其发现问题与调整策略。
(四)资源共享: 建立“云端资源库”,汇集多样化学习素材与优秀学习成果。学生既可根据自身需求自主下载诗文注释、名师讲解视频,也可将自己的学习产出(手抄报、微课视频等)上传至资源库,实现同伴互学与共同进步。
五、实践过程与效果分析
在为期两学期的实践中,实验班在“阅读理解”和“写作表达”两项核心素养评测中均显著优于对照班。其中,实验班阅读理解平均得分由期初的68分提升至87分,对照班仅从67分提升至78分;写作表达增长趋势亦相似。此外,学生问卷显示,86%的实验班学生认为“差异化任务让我更有动力”,92%的学生表示“自主选择资源与方式使我更专注学习”。课堂录像分析也表明,实验班学生在小组讨论与任务完成时更加积极主动,且能运用多种方式展示学习成果。
六、讨论
本研究验证了差异化自主学习设计在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性,但也发现若干实施挑战:一是教师备课与实施负担增加,需要较高的教研支持与协作;二是资源库建设与评价体系尚待优化,部分学生对电子平台操作不够熟练;三是家庭支持对学生自主学习成效的影响显著,部分后进生家庭学习环境较弱。未来研究应关注教师专业发展路径与校本资源共建机制,并进一步整合家校协同策略,形成更为完善的差异化自主学习生态。
七、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差异化自主学习设计框架能够有效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其阅读与写作核心素养;即时反馈与资源共享是维系学生自主探究动力与提升学习深度的关键。
(二)建议:
强化教研支持: 学校应建立教研共同体,定期开展差异化与自主学习设计的案例研讨与示范课,减轻教师个体负担;
完善资源平台: 借助教育信息化手段,升级云端资源库与在线评价系统,打造“资源—任务—评价”闭环;
推进家校协同: 通过家长培训与学习手册,提升家庭对差异化自主学习的支持能力,营造多元共育的良好氛围。
通过持续的实践与反思,差异化自主学习设计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更大作用,实现“因材施教”“学以致用”的教学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