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浏览翻转课堂与自主学习模式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
随着“双减”政策的推进与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传统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模式暴露出诸多弊端,如学生写作兴趣不足、课堂教学效率低、写作思维受限等问题。翻转课堂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形式,与强调学生主动建构与自我调节的自主学习模式相融合,为写作教学提供了新的路径。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教学实践和实证研究,探讨了翻转课堂与自主学习模式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整合策略。研究结果表明,该融合模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升表达能力、增强反思意识和自主写作习惯。文章最后从课程设计、平台支持、师资培训和家校协同等方面提出具体建议。
关键词:翻转课堂;自主学习;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教学策略
第一章 引言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进入素养导向改革的深水区,写作作为语文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在课程结构中地位日益凸显。小学阶段学生处于语言能力发展与思维建构的关键期,写作教学不仅承担着语文能力训练的重要任务,更肩负着思维品质与情感表达的养成目标。然而,传统写作教学普遍存在“教师讲、学生记”的传授型模式,忽视学生写作前的思维准备和写作后的自主表达,导致学生缺乏写作动机,表达内容空洞,语言组织单一,教学效果不理想。
翻转课堂以“课前学—课中练—课后创”为基本流程,强调学生主动学习与课堂时间的高效利用,与自主学习模式高度契合。自主学习模式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目标设定、策略选择与过程监控,强调内在动机与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将翻转课堂与自主学习理念有机融合,能有效解决学生“不会写、不想写、写不长”的问题,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本文拟通过案例分析与教学实证,探讨翻转课堂与自主学习模式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整合机制及实施效果,旨在为语文教学改革提供策略支持。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实践依据
翻转课堂的核心理念
翻转课堂起源于美国高中教育改革实践,核心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导权还给学生”。其典型流程包括:学生通过视频、PPT等资源在课前完成基础知识学习;课堂上通过练习、小组讨论、作品创作等活动提升知识的内化与迁移能力。翻转课堂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思维参与,为个性化、自主化学习提供空间。
自主学习模式的内涵与结构
自主学习强调学习者主动设定目标、选择学习路径、监控学习过程并进行反思评价。小学阶段学生虽自主学习能力有限,但借助教师指导、学习任务和数字平台支架,可以有效建构“预设—执行—评估—迁移”学习闭环。将该模式运用于写作教学,可帮助学生在真实语境中思考表达,从而增强自我调控与反思能力。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现状分析
当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普遍面临以下问题:一是“命题中心化”,学生写作缺乏真实表达与情感连接;二是“评价同质化”,忽视写作过程与个体差异;三是“训练格式化”,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与语言创造力。因此,迫切需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新范式来改进教学模式与流程。
第三章 翻转课堂与自主学习在写作教学中的整合策略
课前阶段:资源引导与任务驱动
教师通过微课视频、写作范例、问题导读等方式,引导学生在课前完成学习任务。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记录问题—写作构思”等形式建立写作主题预期,初步形成写作思路。例如,在教学“写人”类作文时,教师提供“我最敬佩的人”短片采访、人物描写方法讲解视频,引导学生自主提取关键词、整理人物印象。
课中阶段:合作表达与教师引导
课堂聚焦于写作表达与写作技巧的实际运用。通过写作结构图构建、小组同题异构、句段升格训练等形式,帮助学生在真实表达中不断优化语言。教师则从“思维的组织—语言的优化—结构的调整”三个层面给予支持,突出学生的主动建构与协作表达。
课后阶段:自主修改与反思提升
学生根据同伴互评与教师反馈,完成自我修改。配合写作日志、自评清单、反思卡片等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写作过程、反思表现优劣。教师可引导学生用“我学到了什么—我遇到了什么困难—我如何改进”三问法进行反思,提升其元认知能力。
第四章 实践研究与效果分析
本研究以S市三所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师的写作教学为研究样本,选取其中两个班级分别作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开展为期一学期的教学实践。实验组实施翻转课堂与自主学习融合的写作教学,对照组则沿用传统“讲评—命题—练习”教学流程。研究从学生写作兴趣、表达能力、自主学习行为三方面进行跟踪评估。
写作兴趣的提升分析
课前自主探究环节引导学生借助视频、短文和写作任务单主动建立写作情境,增强了学生对写作主题的真实感受。在实验组中,超过82%的学生表示“更愿意写作文了”,而对照组为54%。学生普遍反映,通过观看写作微课或人物故事视频,可以“更快进入情境”“脑子里有话可说”,从“怕写作文”逐渐转向“想表达、爱表达”。
写作表达能力的提升
通过教学前后作文测评对比,实验组学生在内容具体性、语言生动性、结构条理性等指标上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以“我最喜欢的一个节日”为例,实验组学生能够结合节日场景、人物互动、细节描写展开内容,不少学生使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且整体语言风格更具个性化;而对照组则多为平铺直叙,内容重复、语言单调现象明显。
自主学习行为的形成
通过学习日志与写作记录卡分析,实验组学生在课后表现出更强的自我监控意识。在学期末调查中,87%的实验组学生能够主动制定写作计划,75%能根据评价反馈进行修改并完成第二稿。同时,学生通过“写作反思卡”进行自我评价,如“我这次学会了怎么写环境描写”,“我下次要把人物心理写得更清楚”,表现出良好的元认知意识。
教师反馈显示,翻转课堂减轻了课堂讲授负担,腾出更多时间用于个别指导和小组互动,提升了课堂效率与写作教学质量。家长也普遍反映,学生在家更愿意写作,有时还会主动展示作品或请求家长点评。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围绕翻转课堂与自主学习模式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融合实践,系统分析了其教学流程、策略设计与效果评价。研究表明,该融合教学模式具有以下显著成效:
首先,基于翻转课堂的信息化资源与自主学习路径,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动机,改变了“要我写”的被动状态,推动其向“我要写”“我能写”过渡。
其次,任务驱动与小组合作并行的课堂活动增强了学生语言表达的个性化与创造性,使学生在真实表达中学会思维组织、语言选择与内容安排,提升了写作实效。
再次,自主学习工具的嵌入(如写作日志、反思卡、自评表)帮助学生建构起写前计划—写中监控—写后反思的写作元认知循环,培养了长期可持续的写作能力。
基于上述结论,提出以下教学建议:
一是加强教师在翻转课堂与自主学习方面的教学能力建设。应通过校本培训、教学研究共同体等方式,提高教师的信息化素养、任务设计能力与写作过程指导能力。
二是构建数字平台与写作资源库,提供分层分类的视频课程、写作模板、范文点评等支持材料,提升学生课前学习与课后改进的便利性与实效性。
三是建立写作评价多元机制,鼓励学生参与同伴互评、自我评价,注重过程性、表现性评价,强化学习反馈的激励与导向功能。
四是推动家校协同支持,建议家长关注写作中的情感表达与思想深度,引导孩子多阅读、多表达,营造良好的语言家庭环境。
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拓展样本范围,关注不同年级段学生的接受程度与写作成长特征,探索跨学科融合背景下的写作教学创新路径,构建更为系统、开放、智能的写作教学生态体系。
参考文献
陈静. 基于翻转课堂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模式探析[J]. 基础教育参考, 2022(18): 51-53.
唐晓萍. 自主学习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1, 41(11): 71-73.
郝颖.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困境与翻转策略探究[J]. 小学教学研究, 2023(10): 38-41.
肖明. 信息化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创新路径研究[J]. 教育科学, 2022(7): 92-95.
李文君. 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路径分析[J]. 中国教师, 2020(6): 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