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浏览小学语文项目式学习模式下的自主学习行为研究
摘要
在“双减”与核心素养导向背景下,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PBL)因其真实任务驱动、协作探究与综合评价优势,日益成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路径。本文通过文献综述、课堂行动研究与访谈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小学语文项目式学习模式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特点与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在PBL情境中,学生呈现出目标导向性、自我调节性和协作反馈性的自主学习行为;教师设计的任务情境、评价机制与资源支持是影响学生自主学习行为的关键;家庭与同伴支持、学习动机与自我效能感对行为表现具有显著调节作用。基于此,本文提出优化项目设计、完善过程性评价和构建家校社协同支持的策略建议,为小学语文PBL实践提供理论与应用参考。
关键词
小学语文;项目式学习;自主学习行为;课堂实践;影响因素
一、引言
随着新课标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视,小学语文教学亟需从“教师中心”向“学生主体”转型。项目式学习(PBL)以其任务驱动、过程生成和成果导向的特征,为语文课堂注入了真实情境与多元评价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探究精神与提升综合能力。然而,在实践层面,不同学生在PBL模式中的自主学习行为表现参差不齐,亟须通过深入研究揭示其行为特点及影响机制,为教师优化设计与教学提供依据。
二、文献综述
国内外研究表明,PBL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与深入学习(Bell, 2010;赵婷,2021),并对学科知识与综合素养的提升具有显著作用。自主学习行为通常包括目标设定、自我监控、策略运用与效果评估等维度(Zimmerman, 2002)。在语文领域,有学者关注PBL对阅读理解、写作表达与文化体验的效果(李明,2022);也有研究探讨项目任务特点与学生动机、自我效能关系(王华,2023)。但针对小学阶段语文课堂中,学生在PBL情境下具体的自主学习行为细节及其影响因素,尚少系统实证研究。本文旨在填补该领域空白,通过课堂行动与访谈分析,揭示小学生在语文PBL中的行为特点与作用机理。
三、研究设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与情境
选取某市两所小学四年级共计6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课题为“本地民间故事与现代创作”,历时五周,通过小组项目完成:包括故事采集、文本改写与成果展示三大任务。
(二)研究方法
课堂观察:研究者以观察记录与行为编码的方式,对学生在项目各阶段的自主学习行为进行量化统计;
访谈调查:对参与项目的20名学生与4名语文教师进行半结构化访谈,了解其学习体验与行为动机;
学习日志分析:收集并分析学生的学习日志与任务书,细化目标设定、策略选择与自评记录。
(三)数据分析
采用质性与量化相结合的方法:对行为编码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与趋势分析;对访谈文本运用主题分析法提炼影响因素;最终形成研究结论。
四、小学生自主学习行为特点
(一)目标导向性
大部分学生能够在任务书和小组讨论中,明确分解项目目标并制定个人学习计划。如在“故事采集”环节,学生会自主确定分工、拟定采访问题,并在学习日志中记录每日进度与反思。
(二)自我调节性
学生在项目进行过程中不断自我监控与调整策略。课堂观察显示,当遇到资料不足或表达障碍时,近七成学生主动请求教师或同伴帮助,并尝试通过网络检索、翻阅图书馆书籍等多种方式补充信息。
(三)协作反馈性
PBL强调协作学习氛围。研究发现,学生在小组内部开展“互助互评”,通过同伴间的口头反馈与书面建议,共同改进文本改写与课件制作。此行为不仅增强了责任感,也促进了集体智慧的生成。
五、影响自主学习行为的关键因素
(一)任务情境设计
教师设计的任务情境直接影响学生的行为表现。真实、有挑战性的项目题目能激发更强的学习动机;反之,过于简单或抽象的题目易使学生被动完成。
(二)过程性评价机制
在项目各阶段引入多元评价(如自评、互评与教师点评),并及时反馈,是维系学生持续自主学习行为的关键。四名教师的访谈均强调,及时的正向反馈可显著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三)资源支持与技术工具
丰富的素材库、移动终端及在线协作平台,为学生提供了多渠道的信息获取与作品展示场所。学生在访谈中普遍认可信息技术工具对其调节学习进度与成果完善的帮助。
(四)家庭与同伴支持
学生的家庭学习环境与同伴关系对自主学习行为具有显著调节作用。学习动机较强且家长能提供阅读资源与陪伴的学生,更能在PBL过程中保持高频次的自主调节行为;而缺乏家庭支持的学生则更易出现拖延或依赖行为。
六、讨论
本研究表明,小学生在语文PBL情境中能展现出较为完整的自主学习行为体系,但行为表现受多重因素交互影响。教师应在项目设计初期充分考量任务难度与情境真实性,同时构建透明的评价机制与阶段性反馈;学校与家庭需联手营造支持性氛围,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资源与情感支持。此外,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讨不同年级段与多样化项目题材对学生行为差异的影响,从而实现更精准的教学设计。
七、结论与建议
结论:在小学语文PBL模式下,学生展现出目标导向、自我调节与协作反馈的自主学习行为;项目情境设计、过程性评价与资源支持是影响其行为的关键因素;家庭与同伴支持则对行为表现起调节作用。
建议:
优化项目设计:选择贴近学生生活且具有深度的语文项目题材,明确阶段性目标与任务分工;
完善评价体系:建立自评-互评-师评的多元评价体系,并确保及时反馈以激发学生内驱力;
构建协同支持:加强教研与家校合作,提供资源平台与家长培训,为学生自主学习行为提供全方位支持。
通过持续的实践与反思,旨在推动小学语文教学向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深度融合,为培养具有自主探究能力与终身学习素养的新时代少年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