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浏览摘 要
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涌现和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背景下,数字普惠金融以其高效便捷、包容性强的特点,为解决农业融资难、融资贵及金融服务覆盖不足等长期制约农业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提供了新路径。本文基于数字普惠金融理论与农业经济发展理论,采用2008—2022年中国31个省(区、市)面板数据,构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与“农业经济发展指数”双重评价体系,并运用系统GMM、空间杜宾模型(SDM)与中介效应模型,系统实证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经济增速、产业结构优化、农民收入提升及农村金融韧性构建的促进作用及其内在机制。
研究首先运用熵权法与TOPSIS法测算各省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指标涵盖移动支付普及率、农村网点覆盖率、小微贷款规模、金融科技创新应用程度等五大维度;同时综合考量农业总产值增长率、农业增加值占比、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业产业多元化指数,测算农业经济发展水平。面板GMM回归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经济发展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在1%水平上显著,每提升一个单位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农业经济发展指数平均提高0.15个单位,并在提升农民人均收入和优化产业结构方面产生与之相当的拉动效应。空间计量分析进一步揭示了数字普惠金融的强空间溢出效应:东部沿海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提升,不仅自身农业经济受益明显,也带动周边中西部省份农业经济增长。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通过降低农业融资成本、提高农村金融可得性,进而增强农业技术升级速度与农业产业链延伸深度,在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中介作用。
此外,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经济的促进具有阶段性和区域异质性特征:在数字基础设施相对完善且金融机构布局密集的地区,其促进效应更为显著;而在网络覆盖不足、金融资源配置匮乏的地区,中央与地方政府可通过加大政策扶持、强化农村电商及金融知识培训等方式,实现数字普惠金融效能的跨区域释放。基于实证发现,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一是构建农村数字金融基础设施“一张网”,提升金融服务可及性;二是完善普惠金融产品创新,引导金融资源向小农户和农业产业链关键环节倾斜;三是加强数字金融与农业科技、农村电商的协同联动,推动“金融+科技+电商”融合发展;四是建立农村数字金融风险监测与应急处置机制,确保农村金融体系韧性;五是推进跨区域数字普惠金融平台建设,强化区域间协同与经验复制。研究拓展了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经济耦合发展的理论视野,为深化农村金融改革与乡村振兴提供了实践参考。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农业经济发展;系统GMM;空间溢出效应;中介效应模型
目录框架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乡村振兴与农业融资困境
1.1.2 数字普惠金融的兴起与农业应用前景
1.1.3 研究创新点与现实价值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普惠金融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
1.2.2 数字金融与农业经济研究进展
1.2.3 文献评述与研究空白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思路
1.3.2 分析框架
1.4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4.1 熵权-TOPSIS法
1.4.2 系统GMM与空间杜宾模型
1.4.3 中介效应检验
1.5 论文结构安排
第2章 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2.1 普惠金融理论与数字化转型
2.2 农业经济发展评价体系
2.3 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农业经济的作用机制
2.3.1 降低融资成本路径
2.3.2 提升金融可得性路径
2.3.3 增强风险抵御能力路径
2.4 研究假设与逻辑框架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指数构建与测算方法
3.1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构建
3.1.1 指标选取原则
3.1.2 五大维度指标体系
3.2 农业经济发展指数构建
3.2.1 产值增长与结构优化指标
3.2.2 农民收入与产业多元化指标
3.3 熵权-TOPSIS测算流程
3.4 数据来源与描述性统计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
4.1 系统GMM模型设定
4.2 基准回归结果分析
4.3 异质性分析:东中西部差异
4.4 稳健性检验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空间溢出效应分析
5.1 空间权重矩阵构建
5.2 全局与局部空间自相关检验
5.3 空间杜宾模型(SDM)设定与估计
5.4 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分解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中介效应与传导机制研究
6.1 中介变量选择与模型构建
6.1.1 融资成本指数
6.1.2 金融可得性指标
6.2 中介效应检验方法
6.3 中介效应实证结果分析
6.4 政策影响的调节效应检验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典型案例分析与经验借鉴
7.1 浙江省数字普惠金融与特色农业
7.2 贵州省数字金融扶贫与乡村振兴
7.3 山东省农产品电商与金融协同发展
7.4 经验比较与启示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政策建议与实施路径
8.1 完善农村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布局
8.2 创新普惠金融产品与服务模式
8.3 强化数字金融与农业科技、产业链融合
8.4 健全风险监测与应急处置机制
8.5 推进全国一体化数字普惠金融平台建设
8.6 本章小结
第9章 结论与展望
9.1 主要研究结论
9.2 研究贡献与政策启示
9.3 研究不足与未来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A. 指标体系与数据源说明
B. 模型估计结果汇总表
C. 空间权重矩阵与测试汇报
D. 调研问卷与访谈概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