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品牌信用评级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研究

2025-05-14 15:24 4 浏览

‌摘 要

随着我国农业品牌战略的深入实施,农产品品牌的市场影响力和经济价值不断提升。然而,品牌虚假宣传、品质不稳定、信用缺失等问题时有发生,制约了品牌农业的健康发展。构建科学、客观、可操作的农产品品牌信用评级体系,对于引导品牌规范经营、提升市场公信力、优化资源配置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品牌信用评价理论和农产品质量保障逻辑为基础,系统梳理农产品品牌在经营合规、产品质量、市场信誉和消费者反馈等方面的信用表现,构建多维度、可量化的品牌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并基于典型省域品牌样本开展实证测评分析。


本研究首先从理论层面界定农产品品牌信用的概念内涵,提出“品牌责任—信用表现—风险防控”三位一体的农产品品牌信用逻辑框架。随后,综合采用专家访谈法、德尔菲法和文献分析法,初步筛选出四大一级指标(品牌运营合规性、产品质量安全性、市场交易透明度、消费者口碑反馈)和12项二级指标,进一步通过因子分析与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指标权重,构建信用评级打分模型。实证部分以江西、广西、山东等地具有代表性的地理标志品牌、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品牌为样本,开展实地调研和数据采集,应用TOPSIS模型对样本品牌进行信用综合得分排序,并进行等级划分(AAA、AA、A、BBB等)。


研究结果表明:(1)农产品品牌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具备较强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能够有效反映品牌主体的信用风险与信誉水平;(2)产品质量安全性和市场透明度是当前品牌信用水平的核心影响因子,占权重合计超过50%;(3)地理标志类品牌信用表现普遍优于企业自有品牌,主要得益于产地监管、行业标准和政府支持等要素;(4)部分品牌虽在市场知名度上表现较好,但在信用合规和售后响应方面存在明显短板,显示出品牌“重宣传、轻信用”的倾向。基于以上结果,本文建议加快构建农产品品牌信用信息公开机制,完善国家层面统一的品牌信用评级制度,推动信用评级结果与品牌认证、政策支持、市场准入挂钩,促进我国品牌农业从“名声经济”向“信用经济”转型升级。


关键词:农产品品牌;信用评级;指标体系;TOPSIS模型;AHP法;实证研究


目录框架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农产品品牌发展趋势与信用缺口问题

 1.1.2 信用评级对品牌农业治理的战略价值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农产品品牌信用相关研究回顾

 1.2.2 信用评级指标构建方法研究进展

 1.2.3 研究述评与创新点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

 1.3.2 研究流程与技术方法

1.4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5 论文结构安排


第2章 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2.1 品牌信用概念界定

 2.1.1 信用经济与品牌信用逻辑

 2.1.2 农产品品牌信用的特殊性

2.2 农产品品牌信用形成机制

 2.2.1 责任履约机制

 2.2.2 风险防控与市场监督机制

2.3 信用评级的基本原理与路径

2.4 分析框架与研究假设

 2.4.1 评级指标维度逻辑

 2.4.2 影响机制假设构建


第3章 农产品品牌信用评级指标体系构建

3.1 指标构建原则

 3.1.1 科学性

 3.1.2 可获得性

 3.1.3 全面性与层次性

3.2 指标体系设计

 3.2.1 一级指标设定(四大维度)

  ① 品牌运营合规性

  ② 产品质量安全性

  ③ 市场交易透明度

  ④ 消费者口碑反馈

 3.2.2 二级指标遴选(12个子项)

3.3 指标权重确定

 3.3.1 专家打分法与德尔菲法初筛

 3.3.2 因子分析与AHP法赋权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品牌信用评级模型设计与实证分析

4.1 信用评级模型构建

 4.1.1 评分模型设定(TOPSIS方法)

 4.1.2 评级等级划分标准(AAA至BBB)

4.2 样本品牌选择与数据收集

 4.2.1 样本地区:江西、山东、广西

 4.2.2 样本品牌:赣南脐橙、烟台苹果、百色芒果等

4.3 信用评分与评级结果

 4.3.1 品牌综合信用得分排序

 4.3.2 不同类型品牌评级差异分析

4.4 关键短板指标分析与结果解释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品牌信用评级影响因素与路径分析

5.1 信用评级影响机制模型

5.2 回归模型与变量说明

 5.2.1 被解释变量:信用得分

 5.2.2 解释变量:组织化程度、财政支持、认证水平、投诉率等

5.3 回归结果与弹性分析

5.4 品牌类型异质性分析

5.5 中介效应与机制识别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对策建议与制度设计

6.1 构建全国统一农产品品牌信用评级制度

6.2 完善信用评级信息公开与动态更新机制

6.3 推动评级结果与政策、金融、市场联动

6.4 加强政府监管与第三方机构合作共建

6.5 提升品牌主体信用意识与风险管控能力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理论贡献与实践价值

7.3 研究不足与后续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分享:
相关内容
  • 农业信息化发展对农户收入影响的实证研究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深度融入,农业信息化已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提升生产效率和增进农户收入的重要抓手。农业信息化不仅涵盖了农业互联网、物联网、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监测等技术应用,更包括电子商务、数字金融、精准农业管理平台以及农业大数据的综合运用。基于此,本文以2008—2022年中国31个省(区、市)及部分典型县域的面板数据为样本,系统构建农业
  • 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研究
    ‌摘 要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涌现和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背景下,数字普惠金融以其高效便捷、包容性强的特点,为解决农业融资难、融资贵及金融服务覆盖不足等长期制约农业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提供了新路径。本文基于数字普惠金融理论与农业经济发展理论,采用2008—2022年中国31个省(区、市)面板数据,构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与“农业经济发展指数”双重评价
  • 区域特色农产品品牌对农业出口竞争力的作用分析
    ‌摘 要在全球农业贸易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农产品出口竞争力已成为衡量一国产业国际化水平的重要标志。近年来,随着我国区域特色农产品品牌战略的持续推进,以地理标志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为代表的“品牌农业”逐渐在国际市场崭露头角。区域品牌农业不仅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也重塑了我国农业出口的比较优势和市场话语权。因此,系统评估区域特色农产品品牌对
  • 区域品牌农业对农业产业链延伸的影响研究
    ‌摘 要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和农业高质量发展目标的不断推进,区域品牌农业愈发成为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完善农业产业链的重要抓手。区域品牌不仅代表了地方特色资源和文化内涵,更通过品牌溢价、市场认可和组织化运作,为农业产业链的延伸提供了制度保障和价值引擎。本文以典型区域品牌农业为研究对象,旨在系统评估区域品牌对农业产业链纵
  • 农产品品牌价值测度与驱动因素分析——以赣南脐橙为例
    ‌摘 要随着农业高质量发展战略的不断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日益成为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和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路径。特别是在“品牌强农”“地标兴农”战略背景下,区域特色农产品通过品牌赋能,逐渐具备了更强的市场话语权和价值转化能力。赣南脐橙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和全国知名区域公用品牌,其品牌价值演进过程和影响机制具有代表性,亟需在理论与实践层面展开
相关推荐
  • 乡村振兴战略论文提纲,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绿色生态农业,市场融资论文提纲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研究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优美的生态环境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农村作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战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好坏是评价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是评价我国农村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程度的重要内容,也是衡量广大农民获得感和幸福感提升的重要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
热门内容
  • 党史党建论文题目105个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立的历史考察,党史·党建 2.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国史的重要论述研究,党史·党建 3.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力弘扬“红船精神”等革命精神的重要论述研究,党史·党建 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思想研究,党史·党建 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研究,党史·党
  • 东方甄选SWOT分析战略
    东方甄选是一家专注于高品质商品的电商平台。进行其SWOT分析可以帮助识别其内部优势(Strengths)和劣势(Weaknesses),以及外部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以下是基于一般情况的东方甄选SWOT分析:优势(Strengths)品质保证:东方甄选可能注重商品的品质,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商品。精准定位:面向追求高品质生活的消费群体,定位清晰。品牌形象:可能建立了良好的品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理论论文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理论论文摘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会议,全面总结了党的十九大以来的工作成就和经验教训,明确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目标和新任务。本文旨在深入解读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探讨其在理论和实践中的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全会提出的主要战略部署,包括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深化改革开放、全面
  • 二十届三中全会论文范文
    题目:二十届三中全会对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部署摘要: 二十届三中全会为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尤其是在经济结构调整方面,提出了明确的战略部署。本文从全会的主要内容出发,探讨经济结构调整的必要性及其面临的挑战,分析全会提出的战略部署,包括推动产业升级、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快科技创新等。通过对这些战略措施的深入探讨,本文进一步提出经济
  • 100个党建类课题题目
    新时代背景下党的建设质量提升路径研究基层党建工作创新与党员队伍建设研究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模式与实践“互联网+”背景下的党建工作创新研究新时代党内监督机制的完善与创新党建工作在国有企业改革中的作用研究党的政治建设与全面从严治党的关系探讨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作用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的路径与实践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与素质提升研究党建与企
联系方式
  • 13384015218
  • 13384015218
  • hnks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