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支农对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影响研究

2025-05-14 12:32 2 浏览

摘 要

财政支农政策是改善农村生产条件、提升农民收入水平和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本文以2005—2022年全国31个省(区、市)为样本,构建“财政支农投入—农村居民收入”研究框架,采用面板固定效应与系统GMM动态面板回归相结合的方法,实证分析财政支农总量、结构及效率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的影响。研究同时考察财政支农投入的滞后效应、分项支出(基础设施、科技推广、直接补贴、保险与培训)对收入增长的边际作用,并开展区域异质性比较。研究发现:(1)财政支农总体投入对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具有显著正向作用,每增加1个百分点财政支农占比,可带动人均收入增长约0.12个百分点;(2)基础设施投资和直接补贴的边际贡献最大,科技推广与培训投入在中西部地区效果更为显著;(3)农业保险投入对收入稳增长具有显著滞后效应;(4)东部地区财政支农效应边际递减,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依赖财政支农的收入带动作用更强;(5)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和项目绩效评估显著影响支农效应的大小。基于此,建议优化财政支农结构、提升投入绩效、加强中西部财政支农力度,并完善支农资金绩效考核与动态监督机制,以更好地促进农村居民收入持续增长。


关键词 财政支农;农村居民收入;动态面板回归;区域异质性;财政绩效


Abstract

(英文摘要略)


目录框架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财政支农与农民增收的政策逻辑

 1.1.2 乡村振兴战略下收入分配新要求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财政支农效应研究进展

 1.2.2 农民收入影响因素研究

 1.2.3 文献评述与研究创新点

1.3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4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5 创新性工作与论文结构


第2章 理论基础与作用机理

2.1 财政支农对农民收入的传导机制

2.2 农业发展—收入增长协同理论

2.3 动态面板与GMM模型原理

2.4 影响机理假设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变量说明与模型设定

3.1 被解释变量: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2 核心解释变量:财政支农投入

 3.2.1 总量指标(财政支农占财政支出比重)

 3.2.2 结构指标(基础设施、科技、补贴、保险、培训)

3.3 控制变量:农业增加值、农村劳动力比例、城乡收入差、农资价格等

3.4 模型设定

 3.4.1 面板固定效应模型

 3.4.2 System GMM 动态面板模型

3.5 数据来源与预处理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财政支农对收入增长的实证分析

4.1 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分析

4.2 面板固定效应回归结果

4.3 System GMM 动态效应估计

 4.3.1 整体效应与滞后效应

 4.3.2 分项支农效应比较

4.4 稳健性检验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区域异质性与绩效效应分析

5.1 东中西部分组回归比较

5.2 粮食主产区与非主产区对比

5.3 财政支农绩效评价与效应关系

5.4 城乡结合部与深度乡村的差异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政策建议与实施路径

6.1 优化财政支农结构配置

6.2 提升财政投入效率与绩效考评

6.3 加强对中西部和重点贫困地区支农力度

6.4 完善农业保险与技能培训机制

6.5 构建财政—信贷—技术推广协同机制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理论贡献与政策启示

7.3 研究局限与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A. 变量说明与数据来源

B. 回归结果汇总表

C. 绩效考评指标体系说明

分享:
相关内容
  • 农业信息化发展对农户收入影响的实证研究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深度融入,农业信息化已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提升生产效率和增进农户收入的重要抓手。农业信息化不仅涵盖了农业互联网、物联网、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监测等技术应用,更包括电子商务、数字金融、精准农业管理平台以及农业大数据的综合运用。基于此,本文以2008—2022年中国31个省(区、市)及部分典型县域的面板数据为样本,系统构建农业
  • 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研究
    ‌摘 要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涌现和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背景下,数字普惠金融以其高效便捷、包容性强的特点,为解决农业融资难、融资贵及金融服务覆盖不足等长期制约农业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提供了新路径。本文基于数字普惠金融理论与农业经济发展理论,采用2008—2022年中国31个省(区、市)面板数据,构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与“农业经济发展指数”双重评价
  • 农产品品牌信用评级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研究
    ‌摘 要随着我国农业品牌战略的深入实施,农产品品牌的市场影响力和经济价值不断提升。然而,品牌虚假宣传、品质不稳定、信用缺失等问题时有发生,制约了品牌农业的健康发展。构建科学、客观、可操作的农产品品牌信用评级体系,对于引导品牌规范经营、提升市场公信力、优化资源配置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品牌信用评价理论和农产品质量保障逻辑为基础,系统梳理农产品
  • 区域特色农产品品牌对农业出口竞争力的作用分析
    ‌摘 要在全球农业贸易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农产品出口竞争力已成为衡量一国产业国际化水平的重要标志。近年来,随着我国区域特色农产品品牌战略的持续推进,以地理标志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为代表的“品牌农业”逐渐在国际市场崭露头角。区域品牌农业不仅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也重塑了我国农业出口的比较优势和市场话语权。因此,系统评估区域特色农产品品牌对
  • 区域品牌农业对农业产业链延伸的影响研究
    ‌摘 要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和农业高质量发展目标的不断推进,区域品牌农业愈发成为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完善农业产业链的重要抓手。区域品牌不仅代表了地方特色资源和文化内涵,更通过品牌溢价、市场认可和组织化运作,为农业产业链的延伸提供了制度保障和价值引擎。本文以典型区域品牌农业为研究对象,旨在系统评估区域品牌对农业产业链纵
相关推荐
  • 乡村振兴战略论文提纲,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绿色生态农业,市场融资论文提纲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研究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优美的生态环境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农村作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战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好坏是评价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是评价我国农村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程度的重要内容,也是衡量广大农民获得感和幸福感提升的重要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
热门内容
  • 党史党建论文题目105个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立的历史考察,党史·党建 2.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国史的重要论述研究,党史·党建 3.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力弘扬“红船精神”等革命精神的重要论述研究,党史·党建 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思想研究,党史·党建 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研究,党史·党
  • 东方甄选SWOT分析战略
    东方甄选是一家专注于高品质商品的电商平台。进行其SWOT分析可以帮助识别其内部优势(Strengths)和劣势(Weaknesses),以及外部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以下是基于一般情况的东方甄选SWOT分析:优势(Strengths)品质保证:东方甄选可能注重商品的品质,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商品。精准定位:面向追求高品质生活的消费群体,定位清晰。品牌形象:可能建立了良好的品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理论论文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理论论文摘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会议,全面总结了党的十九大以来的工作成就和经验教训,明确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目标和新任务。本文旨在深入解读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探讨其在理论和实践中的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全会提出的主要战略部署,包括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深化改革开放、全面
  • 二十届三中全会论文范文
    题目:二十届三中全会对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部署摘要: 二十届三中全会为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尤其是在经济结构调整方面,提出了明确的战略部署。本文从全会的主要内容出发,探讨经济结构调整的必要性及其面临的挑战,分析全会提出的战略部署,包括推动产业升级、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快科技创新等。通过对这些战略措施的深入探讨,本文进一步提出经济
  • 100个党建类课题题目
    新时代背景下党的建设质量提升路径研究基层党建工作创新与党员队伍建设研究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模式与实践“互联网+”背景下的党建工作创新研究新时代党内监督机制的完善与创新党建工作在国有企业改革中的作用研究党的政治建设与全面从严治党的关系探讨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作用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的路径与实践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与素质提升研究党建与企
联系方式
  • 13384015218
  • 13384015218
  • hnks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