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贷与财政支农协同对农业经济的促进作用研究

2025-05-14 12:36 54 浏览

摘 要

农业信贷与财政支农是现代农业投入保障体系的两大支柱,其协同机制在推动农业经济增长、优化资源配置、助力乡村振兴中日益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以2005—2022年我国31个省(区、市)为样本,构建“农业信贷—财政支农”双维度协同投入体系,运用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系统广义矩估计(System GMM)与交互项回归方法,系统分析农业信贷与财政支农的协同效应及其对农业增加值和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动态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农业信贷和财政支农对农业经济均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且两者存在显著的协同增效关系;(2)农业信贷在短期内对农业总产出影响更为敏感,财政支农对农业TFP提升具有更强的长期拉动效应;(3)协同效应在中西部地区尤为显著,反映出财政资金引导信贷投向农业领域的“放大器”作用;(4)财政资金效率、金融渗透率、农村土地流转率等要素对协同机制的发挥具有关键调节作用。基于此,建议建立财政与信贷协同投向机制、优化农业金融服务结构、提升财政资金引导效率,并推动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和农业信贷信用体系建设,以增强农业经济内生增长能力。


关键词 农业信贷;财政支农;协同效应;农业经济;System GMM;PVAR




目录框架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1.1.1 农业投入体系改革与政策需求

 1.1.2 财政与金融协同对农业经济的重要性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财政支农与农业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1.2.2 农业信贷投入与农业绩效研究进展

 1.2.3 财政金融协同研究述评

1.3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4 研究方法与数据说明

1.5 研究创新与论文结构安排


第2章 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2.1 财政支农与农业信贷的功能差异与互补机制

2.2 农业经济增长的三要素理论与TFP扩展模型

2.3 财政—信贷协同机制的传导路径

2.4 理论分析框架与研究假设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指标体系与数据处理

3.1 农业经济衡量指标选取

 3.1.1 农业增加值

 3.1.2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

3.2 财政支农与农业信贷投入指标构建

 3.2.1 财政支农:总量、结构、效率

 3.2.2 农业信贷:余额、人均信贷、投放密度

3.3 控制变量与调节变量设置

 3.3.1 农村劳动力、土地流转、农资成本、城镇化率等

3.4 数据来源与处理方式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农业信贷与财政支农对农业经济的独立影响分析

4.1 面板固定效应与System GMM模型设定

4.2 财政支农与农业经济变量的动态关联

4.3 农业信贷对农业总产出与TFP的推动效应

4.4 时滞与稳健性检验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财政与信贷协同对农业经济的影响分析

5.1 协同效应模型设定与交互项构造

5.2 协同机制的整体效应与边际弹性估计

5.3 不同区域的协同差异性分析

5.4 财政引导效应与信贷跟进效应的动态耦合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PVAR模型下的动态冲击与因果关系检验

6.1 模型设定与变量平稳性检验

6.2 脉冲响应分析:财政与信贷对农业经济的时间效应

6.3 方差分解:各变量解释力对比

6.4 因果关系检验(Granger)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影响协同机制有效性的调节因素分析

7.1 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调节效应

7.2 农村金融渗透率与农业信用体系建设

7.3 土地流转与农业经营规模对协同的影响

7.4 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交互调节效应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政策建议与路径设计

8.1 构建财政与信贷协同投向机制

8.2 推动农业金融产品多元化与精准化

8.3 完善农村金融基础设施与信用体系

8.4 推动财政资金绩效评估与分类引导

8.5 因地制宜提升协同效应:东中西差异化路径

8.6 本章小结


第9章 结论与展望

9.1 主要研究结论

9.2 理论贡献与政策启示

9.3 研究局限与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A. 指标定义与数据说明

B. GMM与PVAR模型输出结果表

C. 区域分组标准与变量交互项设置

相关内容
  • 农业绿色转型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分析
    摘 要在“双碳”目标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绿色转型成为提升农产品质量、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路径。不同于传统粗放型增长模式,绿色转型强调减少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增加生态服务价值并提升经济增长质量。本文以2005—2022年全国31个省(区、市)为研究对象,从能源投入强度、资源利用效率、污染排放水平、生态补偿与绿色技术应用等五大维度
  • 农业碳排放效率的测度与区域比较研究
    ‌摘 要在全球碳中和背景下,农业碳排放效率(Carbon Emission Efficiency, CEE)作为衡量农业低碳发展与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基于2005—2022年中国31个省(区、市)面板数据,运用投入产出导向的超效率DEA模型(Super‐DEA)和二阶段Tobit回归相结合的方法,测度我国各地区农业碳排放效率,并从技术进步、规模效率与管理效率三方面分解,总结区域差异与演化趋势
  • 人工智能对农产品价格预测精度的提升效果研究
    ‌摘 要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与市场需求波动加剧,农产品价格的预测准确性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者的收益稳定和市场供应链的安全。传统的时间序列模型(如ARIMA、GARCH)在捕捉价格波动的季节性和趋势性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面对非线性、多变量交互和突发性事件时,预测精度往往不足。近年来,人工智能(AI)技术——包括机器学习(ML)算法和深度学习(DL)模型——在复杂系统
  • 农业物联网技术采纳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与农业深度融合的不断推进,农业物联网(IoT)技术被广泛视为提升农业生产智能化、精准化和可持续化的重要支撑手段。农业物联网通过传感器网络、无线通信、边缘计算及云平台,实现对土壤、气象、作物生长、机具运行等多源数据的实时采集与智能分析,为精准施肥、智能灌溉、病虫害预警、智能化管理等应用提供决策依据。然而,不同主体(农户、合作
  • 现代信息技术对农业绿色转型的推动作用
    ‌摘 要智慧农业平台是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农业生产、流通、管理为核心的综合性服务体系。近年来,伴随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和农业现代化需求的提升,全国各地陆续建设了省级、市级和县级不同层级的智慧农业平台,覆盖精准种植、智能灌溉、病虫监测、农业投入品追溯、农产品销售电商对接、农村金融服务等多个功能模块。其目
相关推荐
  • 乡村振兴战略论文提纲,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绿色生态农业,市场融资论文提纲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研究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优美的生态环境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农村作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战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好坏是评价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是评价我国农村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程度的重要内容,也是衡量广大农民获得感和幸福感提升的重要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
热门内容
  • 党史党建论文题目105个
     1.习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立的历史考察,党史·党建 2.习主席总书记关于党史、国史的重要论述研究,党史·党建 3.习主席总书记关于大力弘扬“红船精神”等革命精神的重要论述研究,党史·党建 4.习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思想研究,党史·党建 5.习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研究,党史·党
  • 东方甄选SWOT分析战略
    东方甄选是一家专注于高品质商品的电商平台。进行其SWOT分析可以帮助识别其内部优势(Strengths)和劣势(Weaknesses),以及外部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以下是基于一般情况的东方甄选SWOT分析:优势(Strengths)品质保证:东方甄选可能注重商品的品质,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商品。精准定位:面向追求高品质生活的消费群体,定位清晰。品牌形象:可能建立了良好的品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理论论文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理论论文摘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会议,全面总结了党的十九大以来的工作成就和经验教训,明确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目标和新任务。本文旨在深入解读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探讨其在理论和实践中的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全会提出的主要战略部署,包括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深化改革开放、全面
  • 二十届三中全会论文范文
    题目:二十届三中全会对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部署摘要: 二十届三中全会为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尤其是在经济结构调整方面,提出了明确的战略部署。本文从全会的主要内容出发,探讨经济结构调整的必要性及其面临的挑战,分析全会提出的战略部署,包括推动产业升级、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快科技创新等。通过对这些战略措施的深入探讨,本文进一步提出经济
  • 100个党建类课题题目
    新时代背景下党的建设质量提升路径研究基层党建工作创新与党员队伍建设研究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模式与实践“互联网+”背景下的党建工作创新研究新时代党内监督机制的完善与创新党建工作在国有企业改革中的作用研究党的政治建设与全面从严治党的关系探讨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作用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的路径与实践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与素质提升研究党建与企
联系方式
  • 13384015218
  • 13384015218
  • hnks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