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浏览摘 要
财政支农政策是保障农业发展、提升农业绩效的重要手段,其支出结构包括基础设施投资、科技推广支出、直接补贴、保险保障及价格支持等多元维度。不同支农结构对农业绩效的促进路径与边际效应存在显著差异。本文以2005—2022年我国31个省(区、市)面板数据为样本,构建“财政支农结构—农业绩效”研究框架,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System GMM)和空间杜宾模型(SDM)方法,分别测度各类财政支农结构对农业总产出、要素投入效率和增值率的动态与空间效应。研究发现:(1)基础设施投资和科技推广支出对农业绩效具有最强的直接拉动效应;(2)农业直接补贴主要在产量提升期发挥作用,但对效率改进贡献有限;(3)保险保障对农业绩效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可稳定地区间绩效波动;(4)价格支持在主要粮食主产省区表现出门槛效应,超过临界值后边际效应递减;(5)东部地区“科技 + 保险”组合最优,中西部则更依赖基础设施与补贴协同。针对不同地区和结构特征,提出优化财政支农结构、强化分类施策与构建跨区协同机制等政策建议,以提升全国农业绩效整体水平。
关键词 财政支农结构;农业绩效;System GMM;空间杜宾模型;区域异质性
目录框架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财政支农结构多元化趋势
1.1.2 农业绩效提升与乡村振兴需求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财政支农结构影响研究
1.2.2 农业绩效评价方法进展
1.2.3 研究评述与创新点
1.3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4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5 主要创新与论文结构
第2章 理论基础与作用机理
2.1 财政支农结构的经济学基础
2.2 农业绩效的评价维度与理论框架
2.3 不同支农结构的传导机制
2.4 研究假设与分析框架
第3章 变量定义与模型设定
3.1 农业绩效指标选择
3.1.1 总产出与增值率
3.1.2 要素投入效率
3.2 财政支农结构变量构建
3.2.1 基础设施投资
3.2.2 科技推广支出
3.2.3 直接补贴
3.2.4 保险保障
3.2.5 价格支持
3.3 控制变量与数据来源
3.4 动态面板GMM模型设定
3.5 空间杜宾模型(SDM)设定
第4章 农业绩效与财政支农结构的描述性分析
4.1 农业绩效时空演变特征
4.2 财政支农结构演变及区域差异
4.3 全局与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财政支农结构对农业绩效的动态面板回归分析
5.1 System GMM估计结果
5.2 各支农结构的边际效应比较
5.3 滞后效应与动态惯性
5.4 稳健性检验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财政支农结构的空间溢出效应分析
6.1 空间权重矩阵构建
6.2 SDM估计结果
6.3 空间直接与间接效应分解
6.4 区域协同效应检验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区域异质性与门槛效应分析
7.1 东中西部分组回归比较
7.2 粮食主产与非主产区比较
7.3 门槛模型设定与阈值检验
7.4 门槛效应结果与政策含义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政策建议与实施路径
8.1 优化财政支农结构组合
8.2 强化“科技 + 基础设施”协同
8.3 完善农业保险与价格支持机制
8.4 构建跨区域财政协同机制
8.5 推动绩效评估与动态调整
8.6 本章小结
第9章 结论与展望
9.1 研究主要结论
9.2 理论贡献与实践启示
9.3 研究不足与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A. 指标说明与数据来源
B. GMM与SDM估计结果表
C. 区域分类与分组标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