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浏览摘 要
区域金融支持是推动农业现代化、促进乡村振兴和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的重要抓手。本文以2008—2022年我国31个省(区、市)面板数据为样本,构建涵盖“信贷投放—直接补贴—保险保障—数字普惠”四维度的区域金融支持指数,并以“要素投入—技术进步—组织创新—绿色发展”四维农业现代化综合指数为应变量,系统运用全局与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空间滞后模型(SLM)、空间误差模型(SEM)与空间杜宾模型(SDM)等空间计量方法,探讨区域金融支持对农业现代化的直接作用与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①我国区域金融支持水平总体提升,但呈“东强西弱、中部承接”的空间梯度;②区域金融支持对农业现代化具有显著正向直接效应(在1%水平),每增加一个标准差的金融支持,可提升农业现代化指数约0.18;③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中部地区和长三角具有强正溢出作用,而西部山地和东北部分省份表现为负溢出或零溢出;④异质性分析表明,东部地区信贷投放和数字普惠为主要推动力,中西部地区则更依赖保险保障与财政补贴;⑤门槛效应检验显示,当数字金融普及度超过临界值0.42后,金融支持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增强。基于此,文章提出:完善区域间金融协同联动机制;加大对中西部农业保险和补贴力度;推动数字普惠金融下沉乡村;建立跨省农业金融数据共享平台,进一步提升金融对农业现代化的集聚与辐射效应。
关键词 区域金融支持;农业现代化;空间计量;溢出效应;门槛分析
Abstract
(英文摘要略)
目录框架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1.1.1 区域金融支持与农业现代化的内在联系
1.1.2 空间溢出与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需求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金融支持对农业发展的实证研究
1.2.2 农业现代化综合评价与测度进展
1.2.3 空间计量方法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1.2.4 述评与研究创新点
1.3 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3.2 研究内容框架
1.3.3 主要研究方法
1.4 创新性工作与研究局限
1.4.1 主要创新点
1.4.2 研究不足
第2章 理论基础与作用机制
2.1 金融支持推动农业现代化的理论框架
2.2 区域经济学与空间溢出理论
2.3 金融要素市场与农业要素优化配置
2.4 作用机理假设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指标体系构建与数据说明
3.1 区域金融支持指标体系
3.1.1 信贷投放维度
3.1.2 财政补贴维度
3.1.3 农业保险维度
3.1.4 数字普惠维度
3.2 农业现代化综合评价指标
3.2.1 要素投入指标
3.2.2 技术进步指标
3.2.3 组织创新指标
3.2.4 绿色发展指标
3.3 数据来源与预处理
3.4 指标标准化与权重确定(熵权法)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区域金融支持与农业现代化的时空格局
4.1 区域金融支持水平的时空演化
4.2 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时空分布
4.3 全局与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
4.3.1 Moran’s I 全局检验
4.3.2 LISA 局部聚集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空间计量回归分析
5.1 模型设定与变量说明
5.1.1 空间权重矩阵构建
5.1.2 SLM、SEM 与 SDM 模型介绍
5.2 基准回归结果与稳健性检验
5.3 空间溢出效应分析
5.4 金融支持各维度的分解效应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异质性与门槛效应分析
6.1 区域异质性回归分析
6.1.1 东中西部分组比较
6.1.2 主产区与非主产区对比
6.2 门槛模型设定与阈值检验
6.3 门槛效应结果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对策建议
7.1 研究主要结论
7.2 政策建议
7.2.1 完善跨省金融协同机制
7.2.2 加大中西部农业保险与补贴力度
7.2.3 推动数字普惠金融下沉
7.2.4 构建农业金融数据共享平台
7.3 研究不足与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指标说明与权重表
B. 模型估计结果汇总
C. 省际分组与数据源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