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浏览摘 要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主产区及国家生态安全保障区,推进该区域农业现代化具有示范意义。本文以长江经济带 11 个省(市)为对象,基于 2005—2022 年面板数据,遵循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法,构建涵盖“要素投入—技术进步—组织创新—绿色发展”四大维度的农业现代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通过TOPSIS模型计算综合评价指数,并结合时序演化与空间分异特征分析,全面揭示长江经济带各地农业现代化水平及其演变规律。研究发现:(1)区域整体现代化水平稳步提升,年均增速达 3.5%;(2)空间分布呈“上游—中游—下游”梯度差异,上游区域相对滞后,中下游发展更为成熟;(3)技术进步与要素优化是推动现代化提升的主要驱动力,生态环保与组织创新在部分省份仍需强化;(4)上下游协同效应显著,但跨省要素流动机制尚不完善。基于此,提出差异化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政策建议:完善跨区域农业要素市场、加快科技推广与人才培养、强化生态补偿与绿色生产激励机制,以及构建协同共治的长江经济带农业现代化联盟。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熵权法;综合评价;长江经济带;空间演化
Abstract
(略)
目录框架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长江经济带农业现代化的战略价值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农业现代化综合评价研究进展
1.2.2 熵权法及多指标评价方法应用
1.2.3 长江经济带农业研究综述
1.2.4 研究评述与创新点
1.3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4 研究内容与创新
1.5 论文结构安排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方法论
2.1 农业现代化内涵与评价维度
2.2 熵权法原理与步骤
2.3 TOPSIS综合评价模型
2.4 时空演化与空间分异分析方法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数据说明
3.1 指标选取原则
3.2 四大维度指标体系设计
3.2.1 要素投入维度(劳动力、土地、资本)
3.2.2 技术进步维度(机械水平、科技投入、专利产出)
3.2.3 组织创新维度(合作社、龙头企业、产业联盟)
3.2.4 绿色发展维度(化肥农药使用强度、生态补偿面积)
3.3 数据来源与预处理
3.4 权重确定与评价流程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长江经济带农业现代化水平综合评价
4.1 熵权法权重分布分析
4.2 综合指数计算与省际比较
4.3 时序演化特征
4.3.1 总体水平变化
4.3.2 各维度动态对比
4.4 空间分异特征
4.4.1 全球空间自相关
4.4.2 热点—冷点识别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驱动机制与影响因素分析
5.1 驱动因素构建
5.1.1 经济发展水平
5.1.2 政策支持力度
5.1.3 要素流动效率
5.1.4 生态环境约束
5.2 回归模型与变量说明
5.3 基准回归结果分析
5.4 空间杜宾模型的溢出效应
5.5 异质性检验(上游/中游/下游)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长江经济带农业现代化协同推进对策
6.1 构建跨省要素流动市场
6.2 推进科技与人才跨区域流动
6.3 完善绿色补偿与监管体系
6.4 强化区域农业组织创新
6.5 建立长江经济带农业现代化联盟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理论创新与实践意义
7.3 研究不足与未来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A 评价指标详表
B 模型估计结果
C 各省(市)数据源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