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浏览小学古诗文自主积累策略与实施路径研究
摘要
在“双减”背景下,小学古诗文教学面临着教学时间与内容要求的矛盾,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与积累常常流于背诵而缺乏内化。本文通过文献分析、问卷调研与案例观察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如何在小学阶段构建行之有效的古诗文自主积累策略,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实施路径。研究发现,以兴趣驱动、情境导入、任务驱动与同伴互助相结合的策略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古诗文自主积累能力;基于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实施路径,则为策略落地提供了有力支撑。本文旨在为一线教师提供可操作的设计方案,助力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内化古诗文的语言美与文化意蕴。
关键词
小学古诗文;自主积累;策略设计;实施路径
一、引言
古诗文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小学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语言感知与接受能力快速发展的关键期,如果能够在此时形成良好的古诗文积累习惯,不仅能提升语文素养,更能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然而,当前许多小学古诗文教学仍以“背诵查缺”为主,学生缺乏对诗文背后意境与情感的深刻体验和内化积累,难以形成长效的自主学习机制。因此,探索适合小学生的古诗文自主积累策略,并设计可操作的实施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二、文献综述
近年来,关于小学古诗文教学的研究多聚焦于教学模式创新与阅读理解策略。如情境体验教学与情感共鸣法对学生理解古诗文意境具有积极促进作用;任务型学习则在培养语言运用能力方面展现优势。然而,针对“自主积累”层面的研究相对匮乏,特别是在策略系统化与实施路径的设计方面缺乏深入探讨。有学者提出,“兴趣驱动”与“合作学习”是促进学生自主积累的关键因素;也有研究指出,家庭支持与社会资源的融入,可为古诗文积累提供丰富的情境刺激。综上,本文将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构建多维度的自主积累策略,并探讨学校、家庭与社会协同推进的具体路径。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分析、问卷调研与个案观察相结合的方法。首先,通过检索近年来核心期刊和学位论文,梳理小学古诗文自主学习相关研究成果;其次,设计问卷发放给本市三所小学的六年级学生,以了解当前古诗文积累方式、兴趣与难点;最后,选取两所学校的语文教研组联合进行课堂观察与访谈,验证策略的可行性与有效性。通过定量与定性数据的融合分析,为策略设计与实施路径构建提供依据。
四、自主积累策略设计
(一)兴趣驱动策略
在古诗文学习初期,以游戏化导入和故事化呈现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可通过“诗词接龙”“意境配图”等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初步接触诗句;并在课堂讨论和情境剧展示中,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实现由“被动背诵”向“主动探究”的转变。
(二)情境导入策略
采用多模态情境创设,如音乐、绘画、短视频等,帮助学生进入诗文场景。在学习《登鹳雀楼》时,可配合夕阳余晖与黄河流水的视频素材,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欲穷千里目”的意境。同时,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生活场景,将所学诗句应用于校园、家居、自然探索等实践活动中,深化理解并促进内化积累。
(三)任务驱动策略
将古诗文学习设计为跨学科、跨年级的项目任务。例如,组织“古诗文主题研学”活动,学生分小组完成“古诗文地图”“诗文朗诵会”或“诗意手抄报”等任务,通过查找资料、分工合作、自主展示,强化对诗句的理解与记忆;任务成果展示也为学生提供了交流与欣赏的平台,进一步巩固积累成效。
(四)同伴互助策略
建立“诗友互助圈”,将学生按照兴趣或程度分成若干小组,相互点评背诵效果、分享积累心得。组内成员定期进行“诗词轮讲”,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表达与合作能力,也能通过互助互评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并在交流过程中不断丰富个人的积累库。
五、实施路径探讨
(一)学校层面:构建制度保障
学校应将古诗文自主积累纳入常规教学评价体系,通过设立“每日一诗”“每周诗评”等奖励机制,激励学生坚持自主积累。语文教研组需定期开展策略培训与经验交流,形成示范课与公开课范例,推动策略在全校范围内推广与优化。
(二)家庭层面:营造文化氛围
家长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支持者。学校可通过“家庭古诗文亲子阅读计划”,为家长提供推荐书单与指导手册,引导家长与孩子共同背诵、品读,并在日常生活中用诗句点缀节日、节气与家庭聚会,营造浓厚的诗文氛围。此外,家长微信群或班级家长会也可成为分享学生积累心得与示范优秀作品的平台,形成良性互动。
(三)社会层面:利用社区与数字资源
社区文化馆、图书馆等公共场所可定期举办古诗文诵读比赛、书法体验营,将学生自主积累的成果向社会展示。与此同时,学校可与教育信息化平台合作,开发“诗文积累云课堂”或“移动端打卡系统”,让学生随时随地录入所背诗句,并通过大数据分析为教师提供个性化指导建议。
六、研究结论与展望
研究表明,兴趣驱动、情境导入、任务驱动与同伴互助相结合的自主积累策略,能够显著提升小学生的古诗文积累主动性与深度;而学校、家庭与社会三位一体的实施路径,则为策略的推广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制度与资源保障。未来研究可进一步跟踪不同策略在多样化学生群体中的长期效果,并探索信息化手段对古诗文自主积累的赋能机制,以期持续优化小学古诗文教学模式,培养具有文化底蕴与创新能力的新时代少年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