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浏览平台劳动与劳动法冲突”的具体论文选题。每个题目都点明议题焦点、法域/法规线索与真实可对标的案例线(平台/事件/判决或监管行动)。
1. 外卖骑手“雇员—承揽”身份界定与算法管理的法律边界——以美团、饿了么劳动争议裁判要旨为样本
2. 网约车司机劳动关系认定三要素(人身从属性、组织从属性、经济从属性)——对比加州AB5/Prop 22与北京/上海劳动仲裁案例
3. 平台“众包—专送”双轨用工模式合规性——以即时配送(达达/闪送)为例的劳动法与商法交叉分析
4. 骑手超时“罚款—扣款”规则的合法性评估——以行业协会《外卖平台送餐员配送服务规范》与各地执法检查通报为证据
5. 算法定价与“隐性延时”是否构成加班与待工时间——以Uber Eats/Deliveroo与国内夜高峰调度为对比
6. 接单自由与排班刚性:平台弹性劳动神话的法律反思——以滴滴“区域排班”与Deliveroo“自由登录”判例为线索
7. 平台单边修改规则的合同法边界——以平台服务协议“更新即生效”条款和欧盟P2B条例的冲突
8. “封号/限流/降权”是否构成事实上的纪律处分——以主播/带货达人账号治理争议与劳动法处分程序比较
9. 订单安全与职业伤害:外卖骑手交通事故的雇主赔偿责任——以典型司法判例与用工外包层级为主线
10. 灵活就业的工会化路径:New York Uber/Lyft司机组织化经验对中国新就业形态工会的启示
11. 平台抽佣透明度与最低报酬保障——以DoorDash小费争议与部分城市最低配送价标准为案例
12. “承揽合同+劳务派遣”混合结构的规避用工识别——以仓配一体化平台为实证
13. 算法“压单”与职业健康:超时、热浪、极端天气劳动保护规则——以上海高温天外卖政策和OSHA/欧盟OSH框架
14. “按件计酬”与最低工资的冲突——以亚马逊仓内“众包拣选”与国内即时配送实务
15. 数据画像用于“绩效考核”的正当性——以GDPR/中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与平台KPI打分机制
16. 多平台并行接单的竞业限制问题——以外卖骑手签署“不跨平台服务”协议的有效性
17. “合伙人”名义下的事实劳动关系认定——以网约车车队合伙制与司法裁判
18. 平台二选一与劳动者收入稳定性——以电商平台“站外导流”限制影响主播/客服的劳动权
19. 平台事故保险(意外险/雇主责任险)兜底能力评估——以美团青桔/哈啰骑行事故为例
20. 被动接单中的“经营者”还是“劳动者”——以英国Uber 最高法院判决对国内裁判思路的借鉴
21. “黑名单/风控模型”对劳动权的影响——以网约车“安全分”与申诉救济机制
22. 平台劳动与社会保险参保责任分配——以部分城市试点“零工驿站”参保与平台补缴纠纷
23. 直播电商用工合规:MCN—主播—平台三角关系下的劳动法适用
24. “取关即失业”:粉丝平台化与劳动权——以内容审核/误封导致的收益中断为核心
25. 平台绩效排名公开是否侵犯名誉与隐私——以骑手排行榜与GDPR“解释权”
26. AI派单中的非歧视义务:性别/年龄/地域偏见识别——以纽约出租司机“刷单偏见”调查
27. 平台劳动中的未成年人保护——以未成年主播打赏退还判例与平台审核责任
28. “接单即同意”的格式条款控制——以消费者权益与劳动者权益双重视角
29. 订单取消费的归属:劳务报酬还是违约金——以网约车乘客取消与司机损失
30. 平台“柔性用工”与税收征管:个税代扣代缴与劳务报酬界定——以税务稽查通报
31. 平台劳动中的安全培训与工伤预防义务——以仓储/外卖事故重复暴露
32. “算法不透明”与劳动者的解释权/申诉权——以欧盟平台工作指令(草案)思路对照国内规制
33. 用工外包层层转包的法律穿透——以众包团长—站点—骑手链条
34. 平台引导超速配送的法律责任——以“分钟必达”营销与事故归责
35. 订单密度与人身风险:平台是否负有路线优化义务——以骑手交通流风险
36. 直播“底薪+抽成”与居家办公的工时认定——以MCN签约合同审查
37. 平台自动化考勤的证据效力——以GPS/轨迹/在线时长与劳动仲裁取证
38. 司机“自带车”与劳动工具提供义务——以网约车事故车辆责任分配
39. “非全日制”与事实全日制:连续满负荷接单的法律后果——以仲裁案件裁判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