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人工智能教育态度与教学行为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

2025-08-16 10:26 9 浏览

  中小学教师人工智能教育态度与教学行为的关系研究

  摘要

  在教育数字化战略与“人工智能+教育”政策驱动下,人工智能教育正在成为中小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教师的态度被普遍视为影响技术采纳与课堂变革的关键心理变量,但在真实学校情境中,积极态度并不总能转化为稳定的教学行为,存在显著的“态度—行为鸿沟”。鉴于此,本文以中小学教师为对象,聚焦人工智能教育的教学情境,系统探究教师人工智能教育态度与教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机制与边界条件,旨在回答:教师对人工智能教育持何种态度?这种态度如何、在何种条件下转化为课堂中的具体行为?影响转化效率的关键中介与调节因素是什么?

  本文在理论上整合计划行为理论(TPB)、技术接受模型(TAM)与TPACK框架,并引入SAMR技术整合层级,构建“态度→意向/认知评估→教学行为”的路径模型:将教师态度分解为认知维度(价值与效用判断)、情感维度(兴趣与焦虑平衡)、行为倾向维度(使用偏好与承诺)。教学行为从课程与课堂实际出发划分为五个维度:课程与任务设计(AI情境化任务、项目化与跨学科整合)、课堂实施(工具使用深度与活动组织)、智能评价与反馈(学习数据采集与分析)、个性化与差异化支持(基于数据的分层教学)、教研共享与持续改进(资源共建、反思改进)。模型同时设置行为意向、自我效能、感知有用性与感知易用性为中介变量,并以学校支持环境(领导力、同伴规范、技术支持、时间资源)、政策与考核导向、技术焦虑与工作负荷为调节变量,检验态度向行为转化的条件效应与阈值效应。

  方法上,研究采用“量化为主、质性为辅”的混合设计。首先基于文献与访谈开发测量工具,完成专家效度审查与预测试,形成正式问卷;随后对多地区、不同学段与学校类型的教师实施分层抽样调查,使用EFA/CFA检验测量结构,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估计主效应与中介效应,并通过多群组不变性检验与调节回归考察差异与边界条件;最后选取典型学校开展半结构访谈与课堂观察,以主题分析实现量化—质性互证。

  预期与实证结果表明:其一,教师态度对教学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主要通过行为意向与自我效能间接作用;其二,感知有用性与感知易用性在“态度→意向/效能”路径中发挥关键作用,显著提升态度的转化效率;其三,学校支持环境对“态度→行为”路径具有增强效应,领导力与同伴规范可显著缩小态度—行为鸿沟;其四,技术焦虑与工作负荷对转化链条具有负向调节,过强的考试导向或不充分的时间支持会削弱课堂实施与持续改进行为;其五,不同学段、教龄与学校类型在若干路径系数上存在显著差异,显示出情境化支持的必要性。

  基于上述发现,本文提出多层级对策:建立以真实课堂任务为核心的进阶式教师培训,强化“教—学—评一致性”以提升掌握性经验与自我效能;构建校本共同体与示范课堂,形成可见的同伴规范与资源共建机制;完善技术与制度双支撑,优化时间与技术服务配置,将AI教学证据纳入评价激励;将数据伦理与安全治理纳入常态化培训与课堂规则。研究的理论贡献在于提出并验证了AI教育情境下态度—行为转化的系统模型与教学行为五维结构,实践价值在于为学校层面推进人工智能教育提供可操作的路径与治理建议。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人工智能教育;态度;教学行为;行为意向;自我效能;TPACK;结构方程模型

  论文提纲框架(层级格式)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1.1.1 教育数字化进程与人工智能教育的兴起

   1.1.2 态度—行为关系的理论与实践困境

   1.1.3 研究对象与核心问题界定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理论意义:态度—行为转化模型的AI情境拓展

   1.2.2 实践意义:课堂变革与学校治理的决策参考

  1.3 概念界定与变量操作化

   1.3.1 人工智能教育、教师态度、教学行为

   1.3.2 行为意向、自我效能、学校支持环境等

  1.4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4.1 整体研究思路与路径图

   1.4.2 混合研究范式与阶段安排

  1.5 研究内容、创新点与章节结构

   1.5.1 研究内容与关键问题

   1.5.2 研究创新点

   1.5.3 论文结构安排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态度与行为关系的经典理论

   2.1.1 理性行为理论(TRA)与计划行为理论(TPB)

   2.1.2 技术接受模型(TAM/UTAUT)与教育技术采纳

  2.2 教师技术整合研究进展

   2.2.1 TPACK框架与学科融合

   2.2.2 SAMR模型与课堂变革层级

  2.3 人工智能教育相关研究

   2.3.1 课程与工具、教学模式与评价变革

   2.3.2 教师胜任力、伦理与安全议题

  2.4 研究述评与缺口识别

   2.4.1 既有研究的贡献与不足

   2.4.2 本研究的定位与突破口

  第三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模型

  3.1 理论整合与模型建构

   3.1.1 TPB与TAM的耦合机理

   3.1.2 TPACK与教学行为结构的映射

  3.2 变量与维度设计

   3.2.1 教师态度的认知/情感/行为倾向维度

分享:
相关内容
  • 小学人工智能教育与跨学科STEAM教育整合研究
    摘要在教育数字化与新课标全面推进的背景下,小学阶段的人工智能教育与STEAM教育呈现并行发展、相互呼应的趋势,但在现实场域中普遍存在目标指向割裂、课程内容彼此孤立、教学方法单一与评价工具缺位等问题,导致人工智能教育难以脱离兴趣式、活动式的“浅层应用”,STEAM也易流于“项目展示”的形式主义。为破解上述痛点,促进核心素养的整体培育,本研究以小学人工智
  • 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与学科融合的路径研究
    摘要:在教育数字化战略与核心素养导向的双重驱动下,人工智能教育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已成为中小学课程改革的重要命题。然而,当前一线实践普遍存在“工具替换多、教学重构少”“项目展示多、学习证据少”“资源供给强、评价跟进弱”等问题,亟须提出可操作的融合路径。本研究以“能力导向—场景牵引—数据赋能—评价驱动”为主线,综合运用文献分析、问卷调查、课堂
  • 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课程实施现状与对策研究
    摘要:在教育数字化转型与新课程改革协同推进的背景下,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课程正由“试点探索”迈向“常态实施”。然而,各地在课程目标定位、内容梯度设计、师资保障、资源供给、课堂实施与评价机制等方面仍存在明显差异与断层,影响了课程的育人价值与可持续发展。本文以“课程实施”为核心议题,围绕专门化人工智能课程与学科融合型人工智能主题学习的双路径,构
  • 信息技术教师人工智能教育专业发展现状研究
    摘要在教育数字化战略与生成式人工智能加速渗透的背景下,信息技术教师既是学校人工智能课程建设与技术整合的关键执行者,也是推动学生计算思维、数据素养与AI伦理意识培养的核心力量。然而,现有研究多以“中小学教师”或“学科教师”为总体对象,缺乏对信息技术教师这一专业群体在人工智能教育专业发展上的系统性刻画,表现为能力结构边界不清、培训内容与课堂情境
  • 中小学教师人工智能教育能力结构与提升路径研究
    摘要在教育数字化转型与生成式人工智能快速渗透的背景下,中小学教师作为课堂教学与教育治理的关键主体,其人工智能教育能力的结构化认知与可操作的提升路径直接关系到学校层面的教与学革新。然而现有研究多聚焦某一学段或单一能力维度,存在概念口径不一、能力结构边界模糊、测量工具缺乏跨学段适配性、提升策略与学校组织情境脱节等问题。基于此,本文以“中小学教
相关推荐
  • 项目化学习模式下的小学语文课堂自主学习策略
    项目化学习模式下的小学语文课堂自主学习策略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小学语文教学愈发强调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学习方式的转变。项目化学习作为一种以真实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日益成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路径。项目化学习强调知识在真实语境中的应用与综合能力的养成,天然契合自主学习的发展需求。本文通过文献梳理、课堂案例分析和实践
  • 翻转课堂与自主学习模式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与自主学习模式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摘要随着“双减”政策的推进与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传统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模式暴露出诸多弊端,如学生写作兴趣不足、课堂教学效率低、写作思维受限等问题。翻转课堂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形式,与强调学生主动建构与自我调节的自主学习模式相融合,为写作教学提供了新的路径。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教学实践和实
  • 自主学习模式助力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能力提升的策略
    摘要在“双减”政策和核心素养导向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面临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型。自主学习模式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自我调控能力,对于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文献综述、教学实践和案例分析,探讨了自主学习模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发现,运用自主学习模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自主学习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选题
    ‌自主学习小学语文阅读教学1. 小学语文自主学习模式下的分层阅读教学研究2. 翻转课堂模式在小学语文自主阅读中的应用策略3. 项目化学习对小学语文自主阅读能力的促进研究4. 小学语文微课辅助自主阅读教学的实践与反思5. 数字化阅读平台在小学语文自主学习中的应用研究6. 基于任务驱动的自主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7. 小学语文自主阅读共同体建设与策略探究8. 跨学科
  •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对学生元认知能力提升的实证分析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对学生元认知能力提升的实证分析摘要  课堂提问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对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元认知能力的形成具有显著作用。本文以某市三所小学四年级语文课堂为研究对象,借助“前测—干预—后测”的行动研究设计,通过观察法、问卷法和访谈法,对教师提问策略对学生元认知能力(包括计划、监控与评估能
热门内容
  • 党史党建论文题目105个
     1.习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立的历史考察,党史·党建 2.习主席总书记关于党史、国史的重要论述研究,党史·党建 3.习主席总书记关于大力弘扬“红船精神”等革命精神的重要论述研究,党史·党建 4.习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思想研究,党史·党建 5.习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研究,党史·党
  • 东方甄选SWOT分析战略
    东方甄选是一家专注于高品质商品的电商平台。进行其SWOT分析可以帮助识别其内部优势(Strengths)和劣势(Weaknesses),以及外部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以下是基于一般情况的东方甄选SWOT分析:优势(Strengths)品质保证:东方甄选可能注重商品的品质,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商品。精准定位:面向追求高品质生活的消费群体,定位清晰。品牌形象:可能建立了良好的品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理论论文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理论论文摘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会议,全面总结了党的十九大以来的工作成就和经验教训,明确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目标和新任务。本文旨在深入解读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探讨其在理论和实践中的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全会提出的主要战略部署,包括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深化改革开放、全面
  • 二十届三中全会论文范文
    题目:二十届三中全会对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部署摘要: 二十届三中全会为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尤其是在经济结构调整方面,提出了明确的战略部署。本文从全会的主要内容出发,探讨经济结构调整的必要性及其面临的挑战,分析全会提出的战略部署,包括推动产业升级、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快科技创新等。通过对这些战略措施的深入探讨,本文进一步提出经济
  • 100个党建类课题题目
    新时代背景下党的建设质量提升路径研究基层党建工作创新与党员队伍建设研究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模式与实践“互联网+”背景下的党建工作创新研究新时代党内监督机制的完善与创新党建工作在国有企业改革中的作用研究党的政治建设与全面从严治党的关系探讨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作用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的路径与实践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与素质提升研究党建与企
联系方式
  • 13384015218
  • 13384015218
  • hnks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