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浏览摘 要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和高质量农业发展目标的确立,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逐渐成为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拓展农民增收空间的重要抓手。本文基于2008—2022年全国主要涉农省区面板数据,围绕“品牌经济—价值增链—收入增长”的逻辑主线,构建多维度指标体系,实证分析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对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影响。通过双向固定效应模型、面板门槛回归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识别品牌建设的直接拉动效应与间接传导路径。研究发现:(1)农产品区域品牌对农民收入具有显著的正向拉动效应,平均每提升一个单位品牌建设水平,农民人均收入增加约2.1%;(2)品牌效应主要通过“品牌溢价—市场拓展—销售稳定”路径实现收入增长;(3)中西部地区和特色农业主导区的品牌建设对农民收入的边际拉动更强,表现出区域异质性;(4)农业龙头企业参与度、电子商务渗透率和农户专业合作社覆盖率对品牌效应的发挥具有显著调节作用。建议从财政投入引导、品牌标准化建设、品牌营销推广和组织化体系协同等方面持续发力,全面释放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增值潜力,构建“品牌强农”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关键词 农产品区域品牌;农民收入;品牌溢价;面板回归;乡村振兴;组织化
Abstract
(英文摘要略)
目录框架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现实意义
1.1.1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民增收的新路径
1.1.2 区域公用品牌对农业价值链的重塑作用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农产品品牌与收入增长关系研究
1.2.2 品牌溢价与农业组织化研究进展
1.2.3 文献评述与研究创新点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5 论文结构安排
第2章 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2.1 农产品品牌的经济学内涵与分类
2.2 品牌对收入的作用路径理论分析
2.2.1 价格机制作用路径
2.2.2 市场拓展与溢出机制
2.2.3 产业链延伸与分配机制
2.3 中介与调节机制假设构建
2.4 分析框架设计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变量设计与数据说明
3.1 被解释变量: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2 核心解释变量: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指数
3.2.1 品牌总数、公用品牌、认证等级、覆盖品类
3.3 中介变量:品牌溢价率、农业产品外销比重
3.4 调节变量:电商渗透率、农业龙头企业占比、合作社密度
3.5 控制变量:农业GDP、财政支农、农业从业人口等
3.6 数据来源与预处理说明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品牌建设对农民收入的直接影响分析
4.1 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设定
4.2 基准回归结果与显著性检验
4.3 品牌建设的边际收入效应测算
4.4 稳健性检验与工具变量法扩展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品牌溢价与市场化路径的中介效应分析
5.1 中介变量设定与模型构建
5.2 品牌溢价对收入增长的传导机制分析
5.3 品牌外销能力与市场稳定性的中介路径
5.4 Bootstrap法中介效应检验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区域异质性与门槛效应检验
6.1 不同区域(东中西部)收入效应对比
6.2 基于人均GDP、品牌成熟度的门槛回归分析
6.3 高原地区与特色产业带品牌作用比较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调节机制与组织体系分析
7.1 农业龙头企业参与度与品牌效应关系
7.2 电商发展水平对品牌溢价机制的放大作用
7.3 农民合作社密度对品牌普及与组织收益分配的影响
7.4 交互项回归与边际效应比较分析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政策建议与路径优化
8.1 健全区域品牌培育与考核机制
8.2 推动品牌标准体系与质量监管统一
8.3 加强农业品牌与新媒体、电商渠道融合
8.4 提升品牌链条内组织化程度与收益分配公平性
8.5 构建“品牌兴农+组织强农+科技赋农”的协同体系
8.6 本章小结
第9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9.1 研究主要结论
9.2 理论贡献与实践启示
9.3 研究局限与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