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浏览摘 要
土地流转作为农业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的关键制度安排,被视为推动农业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和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提升的重要机制之一。本文基于2008—2022年中国省级及县域数据,聚焦2014年《农村土地承包法》修订为断点事件,采用断点回归设计(Regression Discontinuity Design, RDD)识别土地流转制度变革对农业TFP的因果效应。同时结合DEA-Malmquist指数对农业TFP进行动态测算,并进行异质性分组分析。研究发现:(1)2014年土地制度改革显著提升农业TFP水平,断点回归结果显示,政策实施后农业TFP年均增速提升约0.76个百分点,效应在5%统计水平上显著;(2)政策对技术效率的提升效应大于对技术进步的效应,说明土地集中带来经营效率改善;(3)中西部地区和粮食主产区政策效应更为显著,东部地区因土地流转本已市场化,政策边际作用相对较小;(4)农村劳动力受教育水平、农业信贷可得性与基层产权确权执行力度等变量,对政策效果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基于实证结果,建议健全土地流转市场化机制,强化产权登记与交易平台建设,推动农业经营权规范流转,进一步释放土地要素的效率红利,提升农业TFP水平。
关键词 土地流转;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断点回归;DEA-Malmquist指数;政策评估;制度变革
Abstract
(英文摘要略)
目录框架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1.1.1 土地流转对农业效率提升的制度逻辑
1.1.2 制度变革窗口下的因果识别价值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农业TFP测度与提升路径研究
1.2.2 土地流转经济效应研究进展
1.2.3 研究述评与创新点提炼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1.4 研究创新与结构安排
第2章 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2.1 农业TFP的构成与制度经济学解释
2.2 土地流转对农业生产率的作用机制
2.2.1 资源配置效率路径
2.2.2 规模经营与技术采用路径
2.3 断点回归方法原理及适用性
2.4 研究假设与分析框架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变量体系构建与数据说明
3.1 农业TFP测度指标体系
3.1.1 投入变量:耕地面积、农机总动力、农业从业劳动力
3.1.2 产出变量:农业总产值(不变价)
3.2 政策断点变量设定
3.2.1 2014年《农村土地承包法》修订为政策断点
3.3 控制变量与调节变量说明
3.3.1 教育水平、信贷、产权执行、财政支农等
3.4 数据来源与样本处理
3.4.1 全国省级数据与部分县域面板匹配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农业TFP的动态测度与趋势分析
4.1 DEA-Malmquist指数法测度模型介绍
4.2 全国与主要区域TFP变动趋势(2008—2022年)
4.3 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的结构分解
4.4 政策前后农业TFP时序比较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断点回归模型设定与估计
5.1 RDD方法建模逻辑
5.2 断点变量定义与样本设定
5.2.1 强工具性断点设定与带宽选择
5.3 基准回归结果
5.3.1 非参数局部线性估计与核函数检验
5.4 稳健性与假设验证
5.4.1 McCrary检验、断点平滑性检验、伪断点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异质性与机制作用分析
6.1 区域异质性:东中西部与主产区对比
6.2 地形类型与耕地集中度对政策效应的调节
6.3 政策机制路径验证:劳动力质量与信贷可得性
6.4 机制模型与交互项回归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政策建议与发展路径
7.1 完善土地流转市场与产权确权体系
7.2 推动农地经营权集中与规范化制度建设
7.3 强化土地流转平台监管与服务能力
7.4 提升基层组织土地管理能力与行政协调效率
7.5 构建“产权明晰—市场流转—效率提升”机制链
7.6 本章小结
第8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研究结论
8.2 理论贡献与实践价值
8.3 研究局限与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