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地区农业发展水平空间格局演化研究

2025-05-14 11:32 1 浏览

‌摘 要


中部地区(本文界定为山西、河南、安徽、湖北、湖南、江西六省)位居我国“南北过渡、东西衔接”的战略枢纽,在全国粮食供给、农业转型与城乡融合发展中发挥着承东启西的重要功能。然而,资源禀赋差异、产业类型错位、要素流动不均衡等因素导致区域内部农业发展水平呈现明显的空间分异与演化特征。深入揭示中部地区农业发展水平的时空格局演变规律,对巩固国家粮食安全、促进乡村振兴以及支撑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基于2000—2023年省、市(州)和1 km×1 km 夜光遥感栅格数据,综合运用熵权‑TOPSIS、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空间马尔科夫链、地理探测器(Geodetector)、动态空间杜宾模型(DSDM)等方法,构建“资源基础‑生产效率‑产业融合‑绿色发展”四维评价体系,系统测度中部地区农业发展综合指数,刻画其时序趋势、空间集聚及演化路径,并探讨驱动机制。研究表明:①2000—2023年中部农业发展水平整体年均提升2.98%,但呈“中心塌陷—双核拔高—多极扩散”阶段性演化;②空间自相关与热斑分析显示,“豫中冀南—皖北平原”形成核心高地,“武鄂—长株潭”表现加速追赶,而晋西南丘陵与赣闽交界山区则长期处于低聚集状态;③空间马尔科夫链揭示由“H‑H”稳定锁定向“H‑M”跳跃增加,低水平区“路径依赖”特征凸显;④驱动机制中,农田水利密度、农机动力、财政支农强度、农村电商普及度在1%显著水平正向促进农业发展空间升级,而耕地碎片化指数和农业面源污染强度显著抑制发展水平。创新点:(1)首次在中部六省尺度融入夜光遥感与地理加权回归实现跨尺度评价;(2)建立“静态比较—动态演进—机制识别”三位一体研究框架;(3)提出“平原核心提升—丘陵协同带动—山区绿色托底”的分区发展模式,为推动中部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对策依据。


关键词 中部地区;农业发展水平;空间格局;时空演化;空间计量


提纲框架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中部地区农业发展的战略地位

 1.1.2 探究空间格局演化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1.2 文献综述

 1.2.1 农业发展水平测度研究

 1.2.2 空间格局演化与区域差异研究

 1.2.3 中部农业发展相关研究进展

 1.2.4 述评与研究空白

1.3 研究思路、框架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3.2 论文结构安排

 1.3.3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4 主要创新点与不足


2 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2.1 区域发展梯度转移与中心‑外围理论

2.2 生产力—生产关系辩证统一原理

2.3 空间计量经济与地理信息集成理论

2.4 分析框架与研究假设

2.5 本章小结


3 农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

3.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3.2 “资源基础‑生产效率‑产业融合‑绿色发展”指标设计

3.3 指标赋权与综合评价方法

 3.3.1 熵权‑TOPSIS

 3.3.2 Malmquist 指数补充测度

3.4 数据预处理与可靠性检验

3.5 本章小结


4 中部地区农业发展水平时序演进分析

4.1 综合指数演变趋势与阶段划分

4.2 省际比较与分位差变动

4.3 地市级层面晋升/降级路径

4.4 影响阶段差异的初步探讨

4.5 本章小结


5 空间格局特征与演化路径

5.1 全局与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

5.2 热点冷点及其迁移轨迹

5.3 空间马尔科夫链与类型转移

5.4 多尺度集聚与扩散模式

5.5 本章小结


6 驱动机理与实证检验

6.1 理论驱动框架

6.2 变量说明与模型设定

6.3 基准回归与稳健性检验(DSDM)

6.4 地理探测器分解与交互效应

6.5 政策冲击与异质性分析(黑土保护、国家级农高区)

6.6 本章小结


7 典型区域比较与经验启示

7.1 豫中冀南平原:高效集约与产业融合

7.2 武鄂长株潭带:加工增值与科技驱动

7.3 晋西南—赣闽山地:绿色生态与功能托底

7.4 经验总结与模式对比

7.5 本章小结


8 提升中部农业发展水平的分区策略

8.1 平原核心区:打造现代农业产业链集群

8.2 丘陵协同区:推进特色作物与养殖联动

8.3 山地生态区:强化绿色保护与生态补偿

8.4 数字化与物流平台一体化建设

8.5 财税金融与土地制度创新

8.6 本章小结


9 结论与展望

9.1 主要研究结论

9.2 理论贡献与实践启示

9.3 研究不足与未来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指标权重、模型检验结果、数据说明等)

相关内容
  • 农业信息化发展对农户收入影响的实证研究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深度融入,农业信息化已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提升生产效率和增进农户收入的重要抓手。农业信息化不仅涵盖了农业互联网、物联网、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监测等技术应用,更包括电子商务、数字金融、精准农业管理平台以及农业大数据的综合运用。基于此,本文以2008—2022年中国31个省(区、市)及部分典型县域的面板数据为样本,系统构建农业
  • 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研究
    ‌摘 要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涌现和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背景下,数字普惠金融以其高效便捷、包容性强的特点,为解决农业融资难、融资贵及金融服务覆盖不足等长期制约农业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提供了新路径。本文基于数字普惠金融理论与农业经济发展理论,采用2008—2022年中国31个省(区、市)面板数据,构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与“农业经济发展指数”双重评价
  • 农产品品牌信用评级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研究
    ‌摘 要随着我国农业品牌战略的深入实施,农产品品牌的市场影响力和经济价值不断提升。然而,品牌虚假宣传、品质不稳定、信用缺失等问题时有发生,制约了品牌农业的健康发展。构建科学、客观、可操作的农产品品牌信用评级体系,对于引导品牌规范经营、提升市场公信力、优化资源配置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品牌信用评价理论和农产品质量保障逻辑为基础,系统梳理农产品
  • 区域特色农产品品牌对农业出口竞争力的作用分析
    ‌摘 要在全球农业贸易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农产品出口竞争力已成为衡量一国产业国际化水平的重要标志。近年来,随着我国区域特色农产品品牌战略的持续推进,以地理标志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为代表的“品牌农业”逐渐在国际市场崭露头角。区域品牌农业不仅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也重塑了我国农业出口的比较优势和市场话语权。因此,系统评估区域特色农产品品牌对
  • 区域品牌农业对农业产业链延伸的影响研究
    ‌摘 要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和农业高质量发展目标的不断推进,区域品牌农业愈发成为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完善农业产业链的重要抓手。区域品牌不仅代表了地方特色资源和文化内涵,更通过品牌溢价、市场认可和组织化运作,为农业产业链的延伸提供了制度保障和价值引擎。本文以典型区域品牌农业为研究对象,旨在系统评估区域品牌对农业产业链纵
相关推荐
  • 乡村振兴战略论文提纲,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绿色生态农业,市场融资论文提纲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研究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优美的生态环境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农村作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战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好坏是评价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是评价我国农村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程度的重要内容,也是衡量广大农民获得感和幸福感提升的重要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
热门内容
  • 党史党建论文题目105个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立的历史考察,党史·党建 2.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国史的重要论述研究,党史·党建 3.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力弘扬“红船精神”等革命精神的重要论述研究,党史·党建 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思想研究,党史·党建 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研究,党史·党
  • 东方甄选SWOT分析战略
    东方甄选是一家专注于高品质商品的电商平台。进行其SWOT分析可以帮助识别其内部优势(Strengths)和劣势(Weaknesses),以及外部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以下是基于一般情况的东方甄选SWOT分析:优势(Strengths)品质保证:东方甄选可能注重商品的品质,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商品。精准定位:面向追求高品质生活的消费群体,定位清晰。品牌形象:可能建立了良好的品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理论论文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理论论文摘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会议,全面总结了党的十九大以来的工作成就和经验教训,明确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目标和新任务。本文旨在深入解读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探讨其在理论和实践中的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全会提出的主要战略部署,包括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深化改革开放、全面
  • 二十届三中全会论文范文
    题目:二十届三中全会对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部署摘要: 二十届三中全会为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尤其是在经济结构调整方面,提出了明确的战略部署。本文从全会的主要内容出发,探讨经济结构调整的必要性及其面临的挑战,分析全会提出的战略部署,包括推动产业升级、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快科技创新等。通过对这些战略措施的深入探讨,本文进一步提出经济
  • 100个党建类课题题目
    新时代背景下党的建设质量提升路径研究基层党建工作创新与党员队伍建设研究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模式与实践“互联网+”背景下的党建工作创新研究新时代党内监督机制的完善与创新党建工作在国有企业改革中的作用研究党的政治建设与全面从严治党的关系探讨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作用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的路径与实践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与素质提升研究党建与企
联系方式
  • 13384015218
  • 13384015218
  • hnks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