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浏览国内关于智能制造与生产效率的研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逐渐升温。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政策导向:大量文献分析《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的产业升级与生产效率关系;
(2)企业实践:学者通过案例研究,探讨海尔、美的、华为等企业的智能制造实践对效率提升的作用;
(3)技术应用:关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在生产排程、设备预测性维护中的应用;
(4)效率测度:采用DEA、Malmquist指数等方法对智能制造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
但总体而言,国内研究仍存在理论总结不足、缺乏系统路径分析的问题。
1.2.3 文献评述与研究不足
综上所述,国内外研究为本文提供了丰富的参考,但仍存在以下不足:
(1)研究多从单一视角出发,缺少技术、流程与组织的综合分析;
(2)对智能制造在不同发展阶段企业中的适用性研究不足;
(3)实证研究集中于宏观层面,缺乏微观企业层面的深入探讨。
本文将在继承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着力构建系统化路径模型,并通过案例验证。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本文主要围绕以下问题展开:
(1)智能制造背景下生产效率的内涵与衡量方式;
(2)影响生产效率的关键因素;
(3)智能制造对生产效率提升的作用机理;
(4)生产效率提升的路径模式;
(5)典型案例验证与对策建议。
1.3.2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文献综述、案例研究、比较分析与理论建模相结合的方法:
文献综述:梳理国内外研究成果,形成理论基础;
案例研究:选择典型企业,分析其智能制造实践与效率提升;
比较分析:对比不同企业的转型路径,总结共性规律;
理论建模:提出系统化路径框架。
1.3.3 研究创新点
本文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技术—流程—组织”三维度出发,系统分析生产效率提升路径;
(2)结合案例与理论建模,兼顾理论性与实践性;
(3)对智能制造与生产效率关系进行了跨层次整合,既有宏观政策启示,也有微观企业实践参考。
1.4 本章小结
本章首先从智能制造的发展趋势与生产效率提升的现实需求出发,阐述了研究的背景与意义。其次,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梳理,揭示了研究现状与不足。最后,明确了本文的研究内容、方法与创新点。总体而言,本研究旨在探索智能制造背景下生产效率提升的科学路径,为制造企业实践与政策制定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