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浏览城市深度老龄化对基层治理效能的影响研究
摘要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部分大中城市已率先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即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20%。老龄化不仅是人口学问题,更深刻影响到城市社会运行的基层治理。基层治理作为城市治理体系的“末梢神经”,直接承担着社会服务供给、公共秩序维护和民生保障等职能,其效能高低关乎社会稳定与发展质量。然而,在深度老龄化背景下,基层治理效能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老龄人口对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社区治理的需求日益增长并趋于多样化;另一方面,治理资源配置效率不足、基层组织动员力减弱、信息化适老化程度不高等问题,导致基层治理在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错位。
本文立足于城市深度老龄化的现实背景,系统分析其对基层治理效能的影响机理与表现形式。研究基于2005—2022年多地城市人口与治理相关数据,运用空间相关性分析、结构方程模型和案例研究方法,探讨老龄化程度与基层治理效能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城市深度老龄化显著增加了公共服务压力,对基层治理效能产生负向影响,尤其体现在医疗养老、社会救助、社区安全等方面;(2)基层治理效能在不同地区存在空间差异,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城区往往治理资源不足、治理结构僵化,效能表现弱于年轻化城区;(3)社会资本与制度创新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中介效应,能够缓解老龄化对治理效能的消极冲击。
基于此,本文提出优化对策:一是健全基层治理体系,强化政府引领和社区自治相结合的制度安排;二是提升治理资源配置效率,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适老化改造;三是发挥社会组织和志愿服务的作用,增强社区治理的韧性与包容性;四是运用数字化、智慧化手段提高治理精准度和服务效能。本文旨在为深度老龄化背景下的城市基层治理改革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参考。
关键词:深度老龄化;城市治理;基层治理效能;公共服务;智慧治理
提纲框架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框架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框架
1.3 研究方法与数据
1.3.1 研究方法
1.3.2 数据来源
1.4 可能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基层治理效能的理论基础
2.1.1 治理效能理论
2.1.2 协同治理理论
2.1.3 积极老龄化理论
2.2 国内外研究综述
2.2.1 老龄化对治理的影响研究
2.2.2 城市基层治理效能研究
2.2.3 国际经验与比较
2.3 文献评述
第三章 城市深度老龄化对基层治理效能的影响机理
3.1 基层治理效能的内涵与测度
3.2 深度老龄化对治理资源供给的冲击
3.3 深度老龄化对治理结构与动员机制的影响
3.4 深度老龄化对治理绩效的作用路径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实证分析
4.1 指标体系与变量说明
4.2 模型构建与方法选择
4.3 实证结果与分析
4.3.1 总体效应
4.3.2 区域差异效应
4.3.3 中介与调节效应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案例研究与经验总结
5.1 北京市深度老龄化社区治理实践
5.2 上海市智慧养老与社区治理创新
5.3 广州市基层治理的社会组织参与机制
5.4 案例比较与经验总结
第六章 对策与建议
6.1 健全制度设计与治理架构
6.2 提升治理资源配置效率
6.3 推进智慧治理与数字赋能
6.4 发挥社会资本与志愿力量作用
6.5 建立基层治理长效机制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政策建议
7.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城市深度老龄化对基层治理效能的影响研究
摘要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部分大中城市已率先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即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20%。老龄化不仅是人口学问题,更深刻影响到城市社会运行的基层治理。基层治理作为城市治理体系的“末梢神经”,直接承担着社会服务供给、公共秩序维护和民生保障等职能,其效能高低关乎社会稳定与发展质量。然而,在深度老龄化背景下,基层治理效能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老龄人口对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社区治理的需求日益增长并趋于多样化;另一方面,治理资源配置效率不足、基层组织动员力减弱、信息化适老化程度不高等问题,导致基层治理在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错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