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浏览“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摘要
“双减”政策实施后,小学语文作业改革进入“减量提质、增效促能”的深水区。如何在作业总量受控的前提下,提升学生作业体验与自主学习能力,是当前语文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基于自我决定理论、分层作业理论与项目化学习理念,通过问卷调查、课堂观察和两轮行动研究,对“减负”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现状进行诊断,提出“目标同向—层次递进—情境浸润—评价闭环”四维设计框架,构建课内外一体、线上线下融合的作业体系。研究结果表明:情境式、分层式、探究式作业能显著提高学生学习动机与作业完成质量;配套的可视化学习路径、过程性反馈和家校协同支持,有助于学生形成计划、监控、反思的自主学习循环。文章最后从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文化支持与数字资源建设三方面,为作业改革的可持续推进提出建议。
关键词
“双减”;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自主学习;分层作业
第一章 问题缘起与研究意义
1.1 政策背景
2021年,《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正式发布,“双减”政策以国家层面强力介入基础教育,聚焦两个核心问题:一是减轻学生作业总量;二是规范校外培训行为。这一政策标志着基础教育质量回归校内教学,课堂提质与作业提效成为改革的关键落脚点。语文学科作为基础性学科,其作业改革关系到学生语言积累、阅读素养、表达能力及思维方式的培养,是检验“双减”政策落实成效的重要载体。
1.2 现实困境
在实际教学中,语文作业仍存在多重问题:首先,内容同质化现象严重,教师设计作业时常以“抄写—默写—改错—答题”为主,形式单调、缺乏思维挑战性。其次,作业功能偏向知识巩固,而对拓展学习、创新表达、自主思考支持不足。再次,作业反馈周期长、针对性弱,学生无法根据反馈改进学习策略。最后,大多数学生作业完成依赖家长监督,缺乏内在驱动和自我调节意识。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与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1.3 研究意义
从理论上看,本文试图将作业设计与自主学习理论深度融合,填补小学语文作业改革研究中“结构优化+能力建构”并重的空白,为构建系统化作业理论体系提供理论支撑。从实践上看,研究关注可行性与操作性,为语文教师提供切实有效的作业设计思路,推进课堂与家庭学习空间的协同互通,助力学生形成“学—用—评”一体化的学习模式。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设计原则
2.1 自我决定理论
自我决定理论强调,学习者的动机由自主性、胜任感与归属感三大心理需求驱动。在作业设计中,如果学生能够拥有任务选择权(体现自主性)、感受到任务难度适中而非力不从心(提升胜任感)、以及获得同伴、老师与家长的情感支持(增强归属感),其内在动机将持续激发,从而实现高质量的学习投入和持续的学习行为。
2.2 分层作业理论
分层作业理论源于布鲁姆的“完全学习”思想,主张根据学生认知水平与学习能力,设计基础型、发展型与创新型任务,尊重差异、因材施教。在语文作业中,分层不仅是作业量的层级控制,更是任务类型、完成方式、表达形式的多元整合,通过“必做+选做+挑战”的梯度设置,既保障全体学生基本掌握,又激励学有余力者进一步探究,提升自主调节水平。
2.3 项目化学习理念
项目化学习倡导以“真实情境+复杂任务”为核心,引导学生在跨学科、跨时空的探究中建构知识、发展技能和形成价值观。作业作为项目学习的延伸手段,其设计应立足真实生活,联系学生经验,强调学习任务与生活应用的关联,从而增强语文学习的实践性和迁移性。
2.4 四大作业设计原则
基于上述理论,构建语文作业设计的“四维原则”:一是目标同向,即作业内容与课堂教学、学科素养、课程标准一致;二是层次递进,即针对学生水平差异,设计循序渐进的任务类型;三是情境浸润,即作业源于生活、贴近学生经验,激发情感认同;四是评价闭环,即作业后有过程记录、有反馈反思,师生共建成长轨迹。
第三章 小学语文作业现状调查
3.1 调查设计
本研究在H市四所小学开展调研,涵盖城区、近郊与农村地区。使用问卷调查、学生访谈与作业样本分析相结合,全面了解小学语文作业的布置频率、类型结构、完成情况与反馈模式。调查对象为428名学生、18位语文教师及12位家长。
3.2 现状分析
调查发现,82%的作业为书面练习,其中机械性抄写、填空、背诵等居多,而阅读类、口语交际类、写作类与综合性学习作业占比不足10%。作业的重复性较高,缺乏新颖性与探究性,导致学生兴趣不高。约60%的学生反映作业内容“重复”“无趣”,45%的学生表示“必须家长监督才完成”。教师方面,只有23%曾尝试过“分层设计”,其中仅有8%的教师每周使用多层次作业模板。反馈方式以勾对错为主,口头讲评或书面评语比例较低。
3.3 问题归因
当前小学语文作业在设计理念上依旧固守“巩固知识”的传统目标,忽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个性差异;在任务安排上缺乏系统性规划,常以应付教学任务为导向;在反馈机制上重结论、轻过程,缺少对学生自主学习行为的引导与评价。
第四章 “双减”导向的四维作业设计框架
4.1 目标同向——聚焦语文核心素养
作业设计的首要原则是明确目标。基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大核心素养,本研究将作业任务与单元教学目标进行精准对接。在实践中,教师围绕单元主题,提取阅读、表达、思维与情感等四个维度的子目标,并以此为基础设计作业。例如,在“传统文化”单元,作业目标可以包括:提取文本中的文化信息(阅读目标)、用口头语言介绍地名来源(语用目标)、对比不同文化习俗(思维目标)、表达对家乡文化的热爱(情感目标)。明确的目标定位,有助于教师作业设计聚焦重点,学生作业完成方向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