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浏览小学语文自主学习习惯培养的实践策略研究
摘要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逐步由“教师中心”向“学生主体”转变,自主学习成为推动学生学业素养与学习能力全面发展的关键路径。语文作为基础性、工具性和人文性兼具的学科,其学习效果与学生的学习习惯紧密相关。本文在厘清小学语文自主学习内涵及其习惯养成理论基础的前提下,结合教育实践经验与调研数据,归纳出影响习惯形成的关键因素,并提出课堂中可操作的五类实践策略:任务驱动策略、时间管理策略、评价反馈策略、资源引导策略与家校协同策略。研究发现,通过科学引导、持续激励与良性环境营造,能有效促进小学生形成持久稳定的语文自主学习习惯,进而提升其整体语文素养。
关键词
小学语文;自主学习;学习习惯;策略研究;教学实践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教育政策导向与课程改革要求
随着“双减”政策落地和核心素养导向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基础教育阶段不再强调“机械训练”与“应试导向”,而是倡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语文学科在引导学生形成学习兴趣、学习习惯、思维方式方面肩负着重要使命。
1.1.2 小学阶段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
小学阶段是个体从依赖学习走向自主学习的关键期,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形成,将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基础。而语文学科由于课时多、形式活、内容广,更适合开展习惯培养实践探索。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本研究有助于深化“自主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理论内涵,丰富语文教学行为研究维度。
1.2.2 实践意义
为一线语文教师提供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指导,推动学生学习行为转变,实现从“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化。
1.3 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个案观察法相结合,通过语文课堂实证数据与教学日志对比分析策略效果。
第二章 自主学习习惯的理论基础与语文学科特征分析
2.1 自主学习习惯的内涵
2.1.1 自主学习的界定
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在非强制环境下,通过自我设定目标、自我调节策略、自我评价结果而主动学习的行为过程。
2.1.2 学习习惯的构成要素
包括学习态度、时间管理、资源利用、反思总结等方面。习惯的养成具有长期性、重复性和环境依赖性。
2.2 语文学科对自主学习的天然契合性
语文教学注重学生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与思维品质,在阅读理解、写作、口语交际等活动中为自主学习行为提供了大量实践空间。
第三章 当前小学语文自主学习习惯培养的现状分析
3.1 调研对象与工具
调研对象为河北、江苏、广东三地六所小学的三至六年级学生与语文教师。使用问卷调查、访谈记录与教学观察记录收集数据。
3.2 主要发现
3.2.1 学生自我计划能力薄弱
超过65%的学生未能制定学习计划,常常临时应对任务。
3.2.2 阅读与作业拖延现象普遍
42%的学生表示课外阅读主要依赖老师布置,完成作业存在被动和敷衍行为。
3.2.3 教师培养手段缺乏系统性
课堂中缺乏专门针对学习习惯的教学内容,教师对“习惯”的培养多为附带性引导。
第四章 小学语文自主学习习惯培养的关键影响因素
4.1 教师指导方式
教师是否具备“习惯培养意识”与“策略教学能力”是决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异的关键变量。
4.2 家庭学习氛围
家长是否支持阅读、是否提供稳定的学习环境对学生学习习惯具有持续影响。
4.3 教学评价方式
以终结性考试为主的评价体系容易削弱学生的过程意识,不利于形成长效习惯。
4.4 课堂教学结构
如果课堂缺乏目标明确、任务清晰、反馈及时的设计,则不利于学生进行自主监控与策略迁移。
第五章 小学语文自主学习习惯培养的实践策略
5.1 任务驱动策略:基于目标的习惯训练
明确每一节课的学习任务(如“读懂一则寓言”“完成一段描写性文字”),并设置小目标、逐步反馈,帮助学生建立“目标导向学习”的行为模式。
5.2 时间管理策略:培养计划意识
指导学生制定“语文学习日程表”“阅读计划清单”“作业时间记录卡”等工具,强化时间感知与规划能力。
5.3 评价反馈策略:强化学习反思
引导学生填写“学习自评单”“错题分析卡”“每周学习小结”,教师进行点对点反馈,让学生在反馈中调整策略。
5.4 资源引导策略:提供差异化学习资源
针对学生能力差异提供阅读资源包、分层写作任务,培养学生“选资源—用资源—反思效果”的学习习惯。
5.5 家校协同策略:形成支持性环境
通过“语文学习成长手册”“家长学习日志”等载体,实现家校信息互通,引导家长参与习惯养成过程。
第六章 实践案例分析与成效评估
6.1 案例概况
选取江苏省南通市某小学四年级两个班为研究对象,实施为期一个学期的自主学习习惯培养实验课题。
6.2 具体操作
实验班采用“五策略一体化”教学设计,对比班则实施常规教学。通过前测与后测问卷、语文成绩、课堂表现、阅读量进行对比。
6.3 成效分析
实验班学生在自主阅读频次、学习计划执行率、学习满意度等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班。学生自评显示“我能自己安排阅读任务”的肯定率从42%提升至83%。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7.1 研究结论
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必须嵌入课堂教学全过程,并以任务为载体、评价为驱动、资源为支撑、家庭为后盾,形成系统支持结构。实践证明,策略性教学可显著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的提升。
7.2 教学建议
教师应主动将“习惯培养”纳入教学目标体系;
学校应构建习惯评价与激励机制;
家长应理解支持教育者的策略实施,与教师形成合力。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22.
[2] 叶澜. 教育活动中学生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探索[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9.
[3] 王本陆. 自主学习的内涵及培养策略研究[J]. 基础教育研究, 2022(10): 45–48.
[4] 李艳.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习惯养成路径探究[J]. 教师教育学报, 2023(3): 38–42.
[5] 何云. 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转型研究[J].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2023(5): 51–56.
[6] 赵丹. 教师行为与学生学习习惯关系的实证分析[J]. 教育研究, 2022(7): 60–65.
[7] OECD. Fostering Students’ Learning Strategies in Primary Education[R]. Paris: OECD Publishing,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