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乡村转型论文提纲,传统的发现论文,传统的再造论文提纲

2022-11-05 19:55 466 浏览

村落传统的发现与再造 --乡村振兴视域下“橘溪画村”研究


摘要:20世纪晚期以来,伴随着后发现代化国家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大体完成,乡村再生、乡村振兴以及城乡协调等成为发展中的关键问题。而正是对此问题的追问与探索促使新发展主义理论逐渐成为乡村发展研究的主流解释框架。新发展主义理论是在对以现代化理论为核心内容的发展主义质疑、批判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两者之间最大区别在于对待传统的态度殊异。发展主义否定传统,将传统视为与现代相对的另外一极,认为抛弃传统才能完成现代化;而新发展主义重视传统,认为传统是地域发展的重要基础,依托传统可以激发本土发展的内生动力。由此,村落传统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本文从发展社会学视角出发,运用新发展主义理论资源,采用质性研究方法,通过对Z省橘溪画村的田野调研,借助“传统-现代”与“内生-外发”的关系解释框架,探究画村选择传统、再造传统,进而激发地域活力的内在机理。橘溪画村的实践探索实质上是一种依托本土资源,吸纳多元主体参与,在内外联动作用下催生地方创造力的发展模式。对画村发展模式的研究意在揭示,乡村发展不是一个刺激-反应的过程,也并非隔绝外界的自我发育过程,而是通过内外互动、上下联动激活地方性与本土性以实现城乡融合的过程。本文以实证研究和理论分析为基础,着重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一,橘溪村发展与转型的选择困境。橘溪村是一个具有七百多年历史的小山村,山地多耕地少,有形的资源禀赋相对匮乏,但是无形的村落传统等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改革开放以来,橘溪村在转型过程中经历了多种选择,先后在乡村工业、柑橘产业、劳务输出等方面寻求发展突破,但是受各种因素影响,最终未能实现发展目标。由此将目光转向内部,强调基于农民画等村落传统的历史文化资源,依托村庄农民画带头人及骨干群体,在政府主导之下吸纳多元主体广泛参与,链接、整合多重社会资源,建设中国乡村美术馆,打造“未来乡村”,联结城乡,不断激活村庄发展的内在动力。第二,画村传统的“发现”。在画村发展实践中,传统的“发现”具有两层含义:一方面,乡村传统是一个多元化体系,包含器物的、生活的、价值的等或有形或无形的多元样态,依据其传统的内容及功能,村落传统存在着“主传统”和“辅传统”之分,而传统的主辅地位并非一成不变,主传统的确立或转换过程可视为传统的发现过程。另一方面,在前工业社会中,传统一般是相对静态的存在,在时间长河中缓慢流淌。而在现代化进程中,“发展”成为主流叙事,在此背景下,人们不再满足于传统稳定秩序的功能,而是将其作为促发内生发展动力的本土性资源。质言之,“发现”传统的过程也是激活传统的过程。在橘溪村历史中,农民画作为一种民间技艺更多的是一种边缘性传统,在民间和政府的双重推动下,将农民画与橘溪村的发展连结在一起,使农民画从传统文化现象转变成地域发展资源,从边缘性传统成为主导橘溪村发展的主传统。就此而言,传统的“发现”过程实质上是一种选择的过程,同时也是活化地域资源的过程。第三,画村传统的再造。画村传统再造的本质是建设具有内涵本土性的地方创造力。画村传统再造主要有两种路径:一是将农民画的文化价值转化成产业价值,实现农民画产业化;二是以农民画为支点撬动村庄的传统资源,通过场景打造和未来乡村建设实现地域整体性发展。村落传统的再造过程其实便是外来因素与地方内生资源互动的过程,是政府、市场和乡村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农民的主体性得到一定程度的彰显,政府与乡村的关系得以重塑,奠定了城乡融合发展的基本格局,更重要的是以农民画为纽带建构了集结构与行动于一体的复杂关系网络,即“画链”。第四,纵横关联作用下的发展推力。新发展主义倡导融合“自上而下”式和“自下而上”式乡村发展的新范式。橘溪村在对传统发现与再造过程中建构的纵向链接与横向链接成为促推画村发展的动力来源。所谓纵向链接是指政府与画村的结构性联动,即在自上而下的层级推力与自下而上生产政绩的吸力共同作用下,基层政府不断增强对画村的投入力度。在画村打造实践中,G乡政府深度嵌入其中,表面看来是受上级政府倾向影响的主动选择,但自下而上的链接力被遮蔽,农民画通过积极主动的向政府靠拢,通过自身的努力在农民画领域取得一定成绩和影响为政府生产政绩,从而吸引政府不断强化对其的关注与支持。所谓横向链接主要是指社会联结,包括乡村社会内部联结和城乡联结等。社会联结的核心体现为链接能力,通过编织关系网络将分散化的行动主体联结在一起,同时将个体的发展目标与乡村整体发展目标相嵌合,使行动者在实现个人目标的同时推进乡村整体发展。画村社会联结的链接能力主要体现为:基于内生性而具有较强的内聚力;链接多元化的社会主体;具有一定的社会整合力等。总体而言,橘溪画村对传统的发现与再造是一种契合新发展主义的地方性实践,打破了城乡依附性格差结构,形成发展共同体并重塑乡村公共性,从而激发内生动力,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了可能。但同时也应注意到,画村发展是依托地方传统,与政府、市场多元主体等相互合作、竞争与博弈的结果,在此过程中,内生力量与外源力量并不均衡,难以避免地产生一系列问题,如村落传统与乡村生产生活的“脱嵌”倾向;乡土契合性问题;乡村“失语”等。对此,需要建立放权赋能机制,增强乡村内部的自主性与自我发展能力;改善利益分配机制,促进各种力量协调联动;完善认同机制,提升整体的聚合力。 

关键词:乡村转型;传统的发现;传统的再造;画链;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2 理论基础:新发展主义理论

        1.2.1 对发展话语的解构

        1.2.2 整体的、内生的、综合的新发展观

        1.2.3 内发性发展与新内生性发展

        1.2.4 新发展主义理论与乡村发展

    1.3 分析框架

        1.3.1 对传统-现代“两分法”的破解

        1.3.2 走出“内生-外发”的困局

    1.4 核心概念

    1.5 田野工作与研究方法

        1.5.1 田野工作

        1.5.2 研究方法

    1.6 研究意义

        1.6.1 理论意义

        1.6.2 现实意义

第2章 乡村发展研究文献评述

    2.1 关于乡村转型的研究

        2.1.1 乡村转型内涵研究

        2.1.2 乡村转型走向研究

        2.1.3 乡村转型内容研究

    2.2 关于村落传统的研究

        2.2.1 关于村落传统的内涵研究

        2.2.2 关于村落传统价值性的研究

        2.2.3 关于村落社会传统与乡村文化建设的研究

    2.3 关于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的研究

        2.3.1 关于乡村建设的研究

        2.3.2 关于乡村振兴的研究

    2.4 以往研究的贡献与不足

        2.4.1 学术贡献

        2.4.2 研究局限

第3章 橘溪的历史演进与转型困境

    3.1 橘溪村的历史演进

    3.2 橘溪村衰败的发生及表现

        3.2.1 “去农业化”:村落衰败的发生

        3.2.2 “去联结化”:乡村衰败的表现

    3.3 超越困境的发展转型

        3.3.1 乡村发展的阶段转换

        3.3.2 阶段转换的关键性节点

        3.3.3 乡村发展转型的指标

        3.3.4 “参与”:乡村发展转型的行动范式

第4章 橘溪村落传统的“发现”

    4.1 橘溪农民画传统形成的社会基础

        4.1.1 橘溪农民画产生的萌芽

        4.1.2 橘溪农民画的雏形

    4.2 农民画传统的“发现”契机

        4.2.1 农民画家组织化

        4.2.2 农民画走进政府

        4.2.3 “村”“画”合一

    4.3 村落传统的自我发现和被发现

        4.3.1 橘溪农民画的自我强化

        4.3.2 从单一传统到传统丛

    4.4 橘溪农民画——“发明的传统”

第5章 画村传统的再造

    5.1 开发农民画传统的价值

    5.2 更新视域下的场景打造

    5.3 “未来乡村”建设

    5.4 传统再造的行动逻辑

        5.4.1 彰显农民主体性

        5.4.2 政府嵌入乡村

        5.4.3 奠定“城乡融合”发展基调

        5.4.4 基于传统延展而成“画链”

第6章 村落传统再造过程中的纵向链接

    6.1 自下而上的链接

        6.1.1 农民画媒介化

        6.1.2 生产政绩

        6.1.3 活化弱关系

    6.2 自上而下的链接

        6.2.1 嵌入性链接

        6.2.2 业务性链接

        6.2.3 统合性链接

    6.3 纵向链接的促动机制

第7章 村落传统再造过程中的横向链接

    7.1 作为“链接能力”的社会联结

    7.2 乡村内部社会联结

        7.2.1 农民画家组织化

        7.2.2 村级组织的重塑

        7.2.3 村落之间的联结

    7.3 城乡联结

        7.3.1 产业联结

        7.3.2 城乡居民联结

        7.3.3 城乡价值融合

第8章 橘溪画村传统再造的评价与展望

    8.1 画村传统再造的社会建构

        8.1.1 形成具有利益关联的发展共同体

        8.1.2 找回乡村价值,生成乡村公共性

        8.1.3 打破依附性的城乡结构

    8.2 画村传统再造的限度

        8.2.1 传统脱嵌化与反嵌形式性

        8.2.2 传统再造的主体遮蔽

        8.2.3 画村与乡土社会错位

        8.2.4 乡村“失语”

    8.3 画村发展展望

        8.3.1 橘溪画村发展困境成因

        8.3.2 画村发展趋向

结语


[1]乡村文化振兴内涵及其价值探析[J]. 曹立,石以涛.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06)

[2]空间转换、技术赋能与城市街区公共性的多重表达[J]. 田毅鹏,都俊竹.  浙江学刊. 2021(05)

[3]乡村振兴背景下逆城市化动力机制探析[J]. 王兴周.  江海学刊. 2021(03)

[4]参与式方法在中国的发展沿革[J]. 杜娟.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02)

[5]东亚乡村振兴的社会政策路向——以战后日本乡村振兴政策为例[J]. 田毅鹏.  学习与探索. 2021(02)

[6]乡村未来社区:城乡融合发展的新趋向[J]. 田毅鹏.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21(02)

[7]发展社会学研究的主题转换及再出发[J]. 田毅鹏.  社会学评论. 2021(01)

[8]“内卷化”外的建构叙事:资源下乡与文化网络重构[J]. 张良,冷向明.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6)

[9]乡村文化的双重逻辑与振兴路径[J]. 高晓琴.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6)

[10]治理主体行动逻辑的“四维分析框架”——兼论乡村治理中乡镇政府行动逻辑演变及趋向[J]. 李齐,李松玉.  政治学研究. 2020(04)


相关内容
  • 乡村振兴战略论文提纲,农村对策论文提纲
    福建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摘要: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国家顺应历史大势发展提出的重要战略构想,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引领。当前我国城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农民人口总数仍占到全部人口的一半,农村仍然是我国发展最为广阔的空间。因此,提高近一半人口的生活质量、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和向往,体现了党和国家以人民为中心
  • 乡村振兴论文提纲,乡村文化建设论文,基本路径论文提纲
    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文化建设研究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加上以杂交稻为标志的农业品种改良和农药化肥等农业科技投入的增加,中国农村用较短的时间就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人们的“温饱”问题。但是随着商品化、市场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乡之间的差距再次被拉大,随着广大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外流,农村一
  •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论文提纲,建设发展论文提纲
    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研究摘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文化的建设地位越来越重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与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写入党章,文化的重要性不言
  • 乡村文化振兴论文提纲,乡村文艺队论文,乡村文化建设论文提纲
    乡村文艺队促进乡村文化振兴研究 ——以广西田东为例摘要:新时代以来,乡村文艺队在全国范围内的复兴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文化现象,呈现出规模化、全国化的发展态势。乡村文艺队已成为乡镇居民主要的娱乐方式之一,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当代的民俗节庆文化活动中。乡村文艺队作为一个自发性的群众组织,深深地扎根于乡村文化的土壤中,对于乡村文化的变革有着天然的敏感度,能
  • 乡村振兴论文提纲,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论文,村民文化服务需求论文提纲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研究 ——以河南省L县X乡为例摘要:乡村振兴是国家振兴的重要前提和支撑,其中乡村文化振兴作为铸魂工程,发挥着价值引领的作用。推进乡村振兴必须抓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这一重要环节。这就要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要结合乡村振兴实际需要,调整供给内容和方式,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文章在责任政府理论指导下,将农村公共
相关推荐
  • 民间信仰论文提纲,乡村文化振兴论文,榆阳区传统文化论文提纲
    榆阳区民间信仰研究 ——基于乡村文化振兴视角的考察摘要:以地方宗教为基础的民间信仰是中国地方传统文化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民间信仰是与民众日常生活密切联系的信仰习俗,是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的“活”灵魂,是千千万万底层民众笃定的信仰。民间信仰影响着家风、民风、村风。在中国共产党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不可忽视民间信仰的积极作用;在全面推进乡村
  • 习近平文化观论文提纲,乡村振兴论文,乡村文化振兴论文提纲
    习近平文化观视阈下我国乡村文化振兴研究摘要:党的十九大针对我国的“三农”问题提出了乡村振兴的重大战略部署,为我国乡村建设和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重大战略指导。其中,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中的更基本更深层次的一环。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我国文化建设和发展工作,他认为要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只有经济和物质发展是不够的,还需要通过文化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滋养和
  • 乡村振兴战略论文提纲,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论文,农村基本公共文化供给论文提纲
    乡村振兴背景下云南省A县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研究摘要:自“十二五”时期以来,我国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地区基本公共文化事业建设,2018年,我国政府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将“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将乡村振兴战略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202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 乡村振兴论文提纲,乡村网红论文,网络直播论文,短视频论文提纲
    面向乡村振兴的“村红”价值提升策略研究 ——基于豫南G县的田野调查摘要:乡村振兴面对的是中国近四十年来的社会现实:城市发展轰轰烈烈,而乡村逐渐失去主体性。在互联网技术快速迭代、自媒体产业高歌猛进的现实语境下,乡村网红群体迅速崛起,以其积极的自我表达、自我书写和自我建设的媒介实践,嵌入乡村数字治理体系之中,成为不可忽视的存在主体。本研究以“乡村网红”
  • 乡村振兴论文提纲,TRIZ理论论文,路径提取论文提纲
    湘赣边区乡村振兴示范区株洲建设路径研究摘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明确提出:“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增强贫困群众获得感”。乡村振兴,摆脱贫困是前提。必须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做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有机衔接。当前,乡村振兴战略正围绕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全面
热门内容
  • 党史党建论文题目105个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立的历史考察,党史·党建 2.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国史的重要论述研究,党史·党建 3.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力弘扬“红船精神”等革命精神的重要论述研究,党史·党建 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思想研究,党史·党建 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研究,党史·党
  • 数字经济论文好写题目推荐50个
    数字经济论文好写题目推荐50个1“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产业链升级机遇、挑战和路径选择    2从数字经济看自由主义的局限性   3我国数字贸易发展策略研究    4卖空机制如何影响企业数字化转型——理论机制分析与实证检验    5数字巨头跨界扩张的竞争法挑战与应对    6数字经济下的杭州丝绸企业品牌营销转型升级研究   7数字时代推进共
  • 党史论文选题精选88个
    •1.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重要论述研究,党史·党建,2022•2.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唯物史观、正确党史观重要论述研究,党史·党建,2022•3.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重要论述研究,党史·党建,2022•4.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党的自我革命重要论述研究,党史·党建,2022•5.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依规治党重要论述研究,党史·党建,2022•6.树立正确历史认知
  • A企业仓储中心拣货流程优化研究
    第1章绪论1.1研究背景和意义1.1.1研究背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覆盖范围越来越广,电子商务平台因依托于互联网也在不断迅猛发展中。自2013年起,我国已连续八年成为全球最大的网络零售市场。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统计调查发布的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网上零售额达到11.76万亿元,较2019年增长10.9%。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
  • 怎么写党的二十大论文题目
    写党的二十大论文题目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与实践:以党的二十大为背景,分析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发展成就和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2. 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研究如何加强党的领导、改进党的作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
联系方式
  • 13384015218
  • 13384015218
  • 92100669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