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浏览摘要:在能源安全、绿色低碳与高质量发展的三重目标约束下,能源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正在从“工具应用”走向“价值驱动”。然而既有研究更多关注“是否转”“转到哪儿”,对“如何通过数字化实现价值创造”及“由此带来的多维绩效效应”的内在机理与边界条件揭示不足。为回应这一理论与实践关切,本文以资源基础—动态能力—价值共创为整合视角,耦合信息处理与平台生态理论,围绕“数字化转型—价值创造路径—绩效效应”的因果链条开展系统研究。首先,基于多案例与扎根分析,识别并归纳能源企业数字化的四类价值创造路径:效率提升路径(以数据驱动的流程再造与智能运维为核心)、结构重构路径(以平台化、服务化与数据资产化为核心)、生态协同路径(以产供储销用与网荷储互动的跨主体协作为核心)与绿色低碳路径(以数字孪生与碳数据治理为核心),并提炼“资源重配置—流程再造—能力跃迁”的作用机制。其次,构建“数字化程度—资源配置效率—全要素生产率”的中介模型,利用2011—2024年A股能源类上市公司面板数据进行计量检验,预期证实:数字化转型显著提升资源流动与协同效率,从而持续改善全要素生产率,且在数据治理成熟度达到阈值后呈现边际增强效应。再次,结合问卷调查与结构方程模型,考察数字化转型对财务绩效、创新绩效、运营安全与供应链韧性等竞争绩效维度的影响,验证“资源编排能力—供应链动态能力”的链式中介,并发现环境不确定性与数字治理强度具有显著调节作用。为应对异质性与多重因果,本文进一步采用fsQCA揭示通往高绩效的等效配置。研究在理论上构建了能源企业“数字化—价值创造路径—绩效效应”的整合框架,丰富了价值创造与数字平台生态的交叉研究;在实践上提出以场景为牵引、以数据为要素、以平台为载体、以治理为底座的路线图与评估体系,为能源企业制定数字化投资组合、设计组织与生态协同机制、评估价值回报提供可操作参考。
关键词:数字化转型;能源企业;价值创造路径;资源编排;全要素生产率;竞争绩效;供应链韧性;绿色低碳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1.1.1 新型能源体系与数字经济融合的时代命题
1.1.2 能源企业数字化的痛点、难点与价值落地困境
1.1.3 核心科学问题:价值如何创造、效应如何度量、机制如何识别
1.2 核心概念与研究边界
1.2.1 数字化转型、价值创造、绩效效应等概念界定
1.2.2 研究对象与产业边界(电力、油气、煤炭、新能源)
1.2.3 研究情境与假设适用范围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问题
1.3.1 总体目标与分目标
1.3.2 研究问题RQ1—RQ5的提出(路径识别、机制验证、边界条件、异质性、配置效应)
1.4 研究思路、技术路线与方法
1.4.1 整体研究思路与分阶段设计
1.4.2 技术路线图(案例—计量—SEM—fsQCA的多方法整合)
1.4.3 数据来源与样本框架
1.5 研究创新与可能贡献
1.5.1 理论创新:提出“路径—机制—效应”一体化框架
1.5.2 方法创新:多方法三角互证与门槛/配置视角
1.5.3 实践贡献:价值评估体系与实施路线图
1.6 章节安排
1.7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能源企业数字化与产业数字化文献回顾
2.1.1 数字化内涵与阶段演化
2.1.2 数字化动因、策略与障碍
2.1.3 绩效效应与评估方法的进展与不足
2.2 价值创造与商业模式相关文献
2.2.1 价值共创与服务主导逻辑
2.2.2 平台生态与数据资产化
2.2.3 供应链韧性与生态协同
2.3 绩效效应相关文献
2.3.1 全要素生产率测度与驱动
2.3.2 财务、创新、运营安全、ESG与竞争绩效
2.4 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2.4.1 资源基础与资源编排理论
2.4.2 动态能力与信息处理理论
2.4.3 交易成本与制度环境视角
2.4.4 整合分析框架的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