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浏览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信息化趋势下微课的兴起
1.1.2 小学语文教学中新课标对自主学习的要求
1.1.3 微课促进自主学习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微课”相关研究进展
1.2.2 “自主学习”测评与干预研究
1.2.3 语文学科微课与学生学习成效研究述评
1.3 研究目的与问题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问题(示例)
① 微课与传统课堂相比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何影响?
② 不同学习能力层次的学生在微课情境中的自主学习表现有何差异?
③ 微课设计要素(长度、交互性)与自主学习成效之间的关系如何?
1.4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5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准实验研究、课堂观察、问卷调查、半结构访谈
● 运用改编版《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量表》进行前后测,并以 ANCOVA/多元回归进行统计分析
● 创新点:在真实课堂情境引入对照组-实验组微课干预设计,叠加分层比较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微课”定义、特征与设计原则
2.2 “自主学习”核心维度与测评工具
2.3 认知负荷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微课应用的支撑
2.4 SAMR 模型与 TPACK 框架在语文微课中的适配
第三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对象与分组
● 某市两所小学四年级共 128 名学生,按班级随机分为实验组(微课辅助)与对照组(常规教学)
3.2 实验变量
● 自变量:教学方式(微课 vs 常规)
● 因变量:自主学习能力得分、语文单元测试成绩
3.3 实验过程
1) 前测 → 2) 八周教学干预 → 3) 后测 → 4) 延迟测
3.4 工具与数据收集
● 量表:修订版《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评价表》(α > 0.85)
● 课堂观察量表:基于 CLASS 维度记录学生自主行为
● 访谈:焦点小组+教师访谈
3.5 数据分析方法
● 描述性统计 ● 配对 t 检验 / ANCOVA ● 主题分析法
第四章 结果与分析
4.1 微课对整体自主学习能力影响
4.2 学习能力分层对比(基础层、中间层、提升层)
4.3 微课设计要素与成效的相关性
4.4 访谈与课堂观察的质性验证
写作提示:对照前后测均值变化,引入效果量 Cohen’s d;结合观察记录呈现学生在“目标管理、资源利用、策略调控、反思评价”四维度的行为差异。
第五章 讨论
5.1 结果解释
5.2 与既有研究的比较
5.3 研究贡献
5.4 局限与未来研究方向
写作提示:可从样本地域局限、微课平台功能单一、教师信息素养差异等角度展开。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 主要结论
6.2 对教师的建议
● 精准控制微课时长,突出单一语文知识点
● 设计课堂前置任务单,引导学生完成“学前自测”
● 在微课后配套“同伴互评 + 学习反思卡”
6.3 对学校与教育行政部门的建议
6.4 对后续研究者的建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