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浏览新时代高校青马班政治引领机制研究
摘要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以下简称“青马班”)承担着引领青年坚定理想信念、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培养新时代建设者和接班人重任。本文基于政治学与教育学理论,运用文献分析、案例研究与访谈法,构建新时代高校青马班政治引领机制框架,剖析现有实践中存在的机制瓶颈,提出完善路径。研究表明,高校应通过制度保障、课程融合、师资队伍建设、实践育人和评价反馈五大子机制协同发力,才能实现对青年学生的全方位政治引领。
关键词
青马班;政治引领;机制建设;新时代;高校
一、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由“学说”迈向“实践发展阶段”,高校思政工作面临新的时代课题。青马班作为专门针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精准培养工程,是高校政治引领的重要载体。研究青马班政治引领机制,有助于在制度化、系统化层面破解育人实效弱化难题,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对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1.2 文献综述与研究缺口
国内学者多从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实践基地等单一维度探讨青马班建设(张华,2023;李明,2024),但缺乏对“政治引领”整体机制的系统梳理与实证分析。本文立足机制论视角,尝试构建具有“制度—内容—实施—评价”闭环特征的五维协同引领机制,填补该领域研究空白。
二、理论框架与研究方法
2.1 理论支撑
政治社会化理论:强调个体对政治价值观与行为模式的内化过程,为机制构建提供理论基础(Almond & Verba,1963)。
育人机制系统论:从系统论视角看待育人机制的要素及其互动关系,强调多要素协同作用(孙强,2022)。
2.2 研究方法
文献分析法: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与政策文件,提炼政治引领关键要素;
案例研究法:选取A、B两所一流高校青马班典型案例,深入访谈骨干师生,归纳实践经验;
半结构化访谈:对高校党委、团委及学员代表共计20人进行访谈,获取对机制各环节的认知与需求反馈;
归纳总结法:综合定性材料,构建政治引领五大子机制框架,并提出完善对策。
三、新时代高校青马班政治引领机制现状分析
3.1 制度保障机制
多数高校已制定青马班实施办法,明确组织架构与职责分工,但制度执行层面仍有“重名头、轻督导”问题:部分团委与思政部门联动不足,缺少常态化督查评价机制。
3.2 课程融入机制
青马班开设有马克思主义原理、党史专题等课程,但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课程同质化严重等弊端,未形成系统化、阶梯化的课程体系。
3.3 师资队伍建设机制
当前多数青马班依托高校思政课教师与团干部,骨干师资力量有增长,但缺乏具有理论深度与实践经验兼备的“双师型”队伍,难以满足复杂多元的教学需求。
3.4 实践育人机制
典型的社会实践与红色研学基地项目增多,但多停留于参观打卡层面,缺乏专题化、课题化的深度调研与学术化成果转化,实践育人效果难以持续。
3.5 评价反馈机制
青马班多以结业考试或考察评价达标作为评价方式,忽视过程性评价与学员主体意见反馈,评价结果难以指导后续机制优化。
四、五大子机制协同构建路径
4.1 完善制度保障:构建“四位一体”联动机制
校党委统领:将青马班纳入高校“思政主渠道”重点工程,定期纳入党委议事日程;
团委具体实施:加强与思政部、教务处对接,形成职责分工与联席会议机制;
评估督导常态化:成立专项评估小组,每学期开展机制执行与育人成效评估,并向党委、校长办公会报告;
激励约束并行:将青马班建设成效纳入学院评优评先与教师考核体系。
4.2 优化课程融入:打造“阶梯式—项目式”课程体系
分层分类设计:依据学员学科背景与思想水平,将课程分为基础理论、专题研讨、领导力提升三级;
项目化驱动:引入真实案例与课题调研,让学员围绕社会热点问题开展团队项目,产出研究报告;
线上线下融合:整合慕课、微视频、直播沙龙等新媒体资源,实现灵活多元的学习渠道。
4.3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双师型+专家库”队伍
“双师型”教师培养:选拔思政课教师与企业、党政机关骨干共建“双导师制”,开展联合备课与研讨;
学术与实践专家库:建立校内外专家库,将党史专家、社会组织代表、优秀校友纳入授课与研讨;
“青马”骨干团干培养:定期选拔优秀学员列入下一期青马班助教与项目负责人,实现师资梯队可持续。
4.4 深化实践育人:构建“研究—实践—反思”闭环
主题研学基地:与红色教育基地、社区和企业合作,围绕乡村振兴、社区治理、创新创业等主题开展研学;
课题式社会调研:指导学员撰写调研报告,将实践成果转化为政策建议或公益项目;
反思分享机制:每期实践结束后,组织学员撰写心得与案例分享,并邀请专家点评。
4.5 完善评价反馈:建立“过程—结果—追踪”多维评价体系
过程性评价:通过学习日志、课堂表现、项目中途汇报等方式,对学员进行动态评价;
结果性评价:依据结业考核、项目成果、社会实践报告等定量指标给出综合评分;
追踪式反馈:学员结业后建立两年发展跟踪档案,定期回访其思想政治素养与社会实践表现,将反馈纳入机制改进。
五、案例检验:A高校青马班实践启示
A高校自2022年试点“政治引领机制创新型青马班”以来,严格落实上述五大子机制:
党委领衔、团委主抓的制度联席会议制度,半年评估1次;
设立“国家安全”“乡村振兴”两条项目化课程路径,学员分组竞赛立项;
邀请校外国企高管、地方政府党政干部担任导师;
与本地红色教育基地共建实践平台,学员撰写20000字调研报告并获地方政府采纳建议;
通过问卷与访谈评价机制,学员满意度98%,学后两年跟踪显示90%学员成为学生骨干或基层组织工作人员。
该案例验证了五大机制协同建设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六、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
新时代高校青马班政治引领需构建“制度保障—课程融合—师资队伍—实践育人—评价反馈”五大子机制的协同体系。各机制相互支撑、闭环运作,方能实现从“让学员来听课”到“促学员真学真用”的质变。
6.2 政策建议
高校层面:将青马班建设纳入高校办学评价指标,强化组织保障与资源投入;
团中央与教育部:制定青马班全国统一评价标准与专家库管理办法,推广优秀经验;
后续研究:可结合数字化技术,探索智能化评价与精准化个性培养路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