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浏览修正药业养胃系列产品的市场定位存在明显模糊性,难以充分契合特定消费群体的个性化需求。虽说已推出如针对女性的益生菌粉、猴头菇沙棘茶等产品,可整体市场定位依旧宽泛,在年龄、健康状况及消费场景等维度缺乏深度细分。像中老年人群,易受慢性胃病困扰,更关注产品的长期调理功效;上班族因工作节奏快、饮食不规律,对便捷且能快速缓解胃部不适的产品需求强烈。但修正药业在产品功能设定与宣传重点上,未能对这些不同需求群体加以精准区分。
从图5.1的市场数据来看,在新兴个性化养胃产品领域,2022-2024年年增长率分别为13.68%、15.23%、14.86%,呈现出迅猛的增长态势。然而,修正药业养胃系列产品在新兴细分市场的增长率同期仅为4.63%、5.32%、5.08%,增长速度远远落后。如今健康消费市场日益细分,消费者不再满足于传统调理功能,而是期望产品能融合现代科技,提供全方位健康管理方案。在此背景下,修正药业在产品设计与市场定位方面的滞后性凸显,错失了众多新兴消费趋势带来的市场发展机遇。
图5.1 修正药业养胃系列产品在新兴细分市场增长率情况
修正药业在渠道运营方面,线上与线下渠道融合存在明显短板。尽管公司已构建官方商城,并于天猫、京东等主流电商平台开设专卖店,然而线上线下在产品布局、价格策略及服务体验层面差异显著。从销售数据来看,近三年线上销售额占比呈逐步上升趋势,2022年线上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32.45%,线下占67.55%;2023年线上占比提升至35.68%,线下占64.32%;到了2024年,线上销售额占比进一步增长至38.92%,线下则降至61.08%。
线上渠道产品种类丰富,促销活动频繁,对价格敏感型消费者吸引力较大。但线下门店独特的体验和服务优势,诸如专业药师的现场咨询、试用体验等,未能得到充分挖掘与发挥。同时,线上线下渠道间数据共享机制缺失,协同运营近乎空白。消费者在线下门店了解产品后,想在线上平台下单,却面临产品信息不一致、价格不统一的状况;反之,线上购买的产品,在线下门店难以享受同等售后。这种渠道融合的滞后,严重干扰消费者购物决策,极大削弱品牌在全渠道营销中的竞争力,无法顺应消费者对便捷、连贯购物体验的追求。
图5.1 修正药业养胃系列产品线上线下销售额占比增长情况
修正药业养胃系列产品在品牌宣传与产品功效的沟通上存在明显脱节。从市场调研数据来看,在消费者认知度调查中,仅有 35.6% 的消费者知晓修正养胃产品采用了深冷冻干技术,而清楚其运用中医经典配方的消费者比例更是低至 28.9%。尽管产品在技术层面具备优势,像修正麦金利牌益生菌粉已获得保健食品认证,但在宣传环节,这些优势未能有效转化为消费者可直观感知的产品价值。表5.1进一步呈现相关情况。
表5.1 消费者产品价值感知
产品宣传维度 | 具体内容 | 消费者认知比例 |
技术优势宣传 | 深冷冻干技术 | 35.6% |
技术优势宣传 | 中医经典配方 | 28.9% |
产品认证宣传 | 修正麦金利牌益生菌粉获保健食品认证 | 40.2% |
品牌宣传大多聚焦于产品功能的简单介绍,在对消费者健康痛点的深度挖掘以及引发情感共鸣方面着力不足。据市场反馈数据显示,在购买养胃产品时,有高达72.5%的消费者会优先考虑产品能否切实解决自身健康问题。然而,修正药业在宣传中对消费者诸如胃胀、胃痛、消化不良等常见健康痛点的提及频率较低,仅占宣传内容的20.8%,难以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突出重围。这种品牌宣传与产品功效沟通的不畅,致使消费者在挑选产品时缺乏清晰明确的参考依据,严重削弱了品牌对消费者的吸引力,进而影响产品的市场推广与销售业绩。
修正药业养胃系列产品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竞争对手的威胁和市场压力不断增大。在益生菌和养胃保健品市场中,修正药业虽然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但与合生元、江中药业等行业领先企业相比,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仍存在较大差距。合生元在益生菌市场中占据29%的份额,而修正药业的市场份额相对较小。潜在竞争对手的进入也对修正药业构成了威胁,如养乐多等国际品牌凭借其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成熟的市场推广策略,在益生菌饮品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同时,随着消费者对健康产品需求的多样化,替代品的出现也对修正药业的产品销售产生了冲击。修正药业在应对这些竞争对手和市场变化时,缺乏有效的差异化竞争策略,导致其在市场中的竞争力逐渐减弱。
修正药业在开展市场调研时,方法和范围存在局限性。其调研可能侧重于宏观市场数据的收集,如行业整体规模、增长率等,对于消费者个体差异,尤其是在养胃产品需求上的细微差别关注不够。像对不同年龄层次消费者,除了了解到中老年易患慢性胃病、上班族饮食不规律外,没有进一步深挖他们在产品成分偏好、使用频率、购买渠道期望等方面的差异。而且,调研样本选取不够全面,忽略了一些小众但潜力巨大的消费群体,如健身人群对养胃产品在促进营养吸收方面的需求。这使得公司难以精准把握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导致产品市场定位宽泛,无法有效满足特定消费群体的期望,进而在新兴细分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公司内部线上和线下渠道分属不同部门管理,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线上部门专注于电商平台的运营,追求流量和销售额,线下部门则更注重门店的日常经营和客户到店体验,两者目标不一致,导致在产品布局、价格策略和服务体验上差异明显。同时,技术投入不足,没有建立起统一的数据管理平台,线上线下数据无法实时共享和整合。例如,线下门店无法获取线上消费者的购买历史和偏好数据,线上平台也难以知晓线下门店的库存和促销活动信息。这就使得消费者在跨渠道购物时遇到诸多不便,严重影响了全渠道营销的效果,削弱了品牌竞争力。
修正药业在品牌宣传方面,没有深入研究目标消费群体的媒体使用习惯和信息接收偏好。在宣传渠道选择上较为分散,没有聚焦于消费者集中的平台。比如,虽然涉足多种社交媒体平台,但每个平台的运营都缺乏深度,内容同质化严重。而且,宣传内容创作团队缺乏医学专业知识,对产品技术优势和中医经典配方的解读浮于表面,无法将产品的核心价值清晰地传达给消费者。此外,在宣传策划时,没有充分结合市场反馈,对消费者关心的健康痛点重视不足,使得宣传内容与消费者需求脱节,难以引发消费者的兴趣和购买欲望,导致品牌宣传效果不佳。
公司研发投入占比较低,对前沿技术和新配方的研究不够积极。在益生菌领域,未能及时跟上国际先进水平,开发出具有独特功效的产品。例如,在面对竞争对手推出的针对特定肠道问题的益生菌产品时,修正药业无法迅速推出类似的差异化产品。同时,市场竞争情报收集和分析体系不完善,对竞争对手的动态和市场变化反应迟缓。没有充分认识到新兴品牌和潜在竞争对手的威胁,在市场推广策略上因循守旧,缺乏创新。在应对市场变化时,决策流程繁琐,无法快速调整产品策略和营销手段,导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渐失去优势。
修正药业应针对不同消费群体进行精准市场定位,满足其个性化需求。首先,对中老年人群推出“养胃+护心”复合功能产品,结合中医理论,添加山楂、山药等成分,突出调理脾胃和心血管健康的双重功效,满足中老年人对综合健康管理的需求。其次,针对上班族推出“养胃+抗疲劳”系列产品,如添加人参、黄芪等成分的益生菌粉,主打缓解工作压力和改善消化功能。修正药业可利用大数据分析消费者健康需求,根据不同地区、季节和消费场景,定制专属产品,如夏季推出“养胃+清热”产品,冬季推出“养胃+温补”产品,提升市场竞争力。
修正药业需推进线上线下渠道融合,提升全渠道购物体验。在线上渠道,利用电商平台的大数据分析功能,精准推送产品信息和个性化促销活动,同时优化线上售后服务,提供快速退换货和在线健康咨询。在线下渠道,升级实体门店为“健康体验店”,配备专业的健康顾问,为消费者提供产品试用、健康检测和中医养生讲座等服务。建立线上线下一体化的会员体系,消费者在任意渠道购买产品均可积分,积分可用于线上线下兑换礼品或享受折扣,增强消费者粘性。通过线上线下渠道的深度融合,修正药业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无缝衔接的购物体验,满足其便捷化和体验化需求。
修正药业应强化品牌宣传,突出产品功效与情感价值。在品牌传播中,通过短视频平台和社交媒体,邀请知名健康专家和中医学者进行科普直播,讲解产品背后的中医理论和现代科技,如深冷冻干技术如何保留益生菌活性,让消费者直观了解产品优势,打造情感化营销内容,以“关爱家人健康”为主题,推出系列公益广告,讲述消费者因使用修正养胃产品而改善家庭健康的故事,引发消费者情感共鸣。修正药业可与热门健康类综艺节目合作,通过植入广告和嘉宾推荐,提升品牌曝光度,增强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感和认同感。
修正药业需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针对行业领先品牌,修正药业应突出自身在中医养生领域的专业优势,强调“中西结合”的研发理念,打造具有中医特色的养胃产品。例如,推出以“中医经络调理+益生菌养护”为核心的产品组合,通过经络贴敷与益生菌口服相结合的方式,为消费者提供全方位的养胃方案。对于潜在竞争对手,修正药业应加强技术研发投入,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开发具有独特功效的新菌株或新配方,提升产品的技术壁垒。同时,利用品牌优势和渠道资源,快速布局新兴市场,如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市场,抢占市场份额。通过差异化竞争策略,修正药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通过对修正药业养胃系列产品营销策略的深入研究,揭示了其在当前市场环境下的营销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策略。研究发现,修正药业在市场定位、渠道整合、品牌宣传和竞争应对方面存在不足,这些问题限制了其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通过精准定位市场、推进线上线下渠道融合、强化品牌宣传以及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等策略,修正药业有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突破,提升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品牌价值。
然而,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首先,研究主要基于现有文献和市场数据,缺乏实地调研和消费者行为的深度分析,可能导致部分结论的针对性不足。其次,对于新兴技术在营销中的应用探讨不够深入,未能充分结合修正药业的技术资源提出更具前瞻性的策略。研究未能全面覆盖修正药业所有产品线,对部分细分市场的分析不够深入。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深化对消费者行为的调查,结合实地访谈和问卷调查,获取更精准的市场反馈。
[1]Cotterlaz P ,Gaulier G ,Sztulman A , et al.Broadening the definition of healthcare products in global trade: Insights from a new classification[J].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24,180100561-100561.
[2]Adebawojo O T,Adekiya A V,Abesin O O,et al.Physicians'Perception on the Relevance of Healthcare Marketing in a Tertiary Hospital,SouthWest,Nigeria.[J].West Af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2024,41(6):638643.
[3]Buwah N N.Marketing Promotion Strategies of Natural Health Products and Health Outcomes of Public Transport Passengers in Cameroon[J].Journal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Reports,2024,30(5):970978.
[4]Izabela F,Cathal C,Silvio B,et al.Pharmaceutical policies:effects of policies regulating drug marketing.[J].The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2023,6CD013780CD013780.
[5]Nandy M.Strategic Pharmaceutical Marketing Management in Growth Markets[M].Taylor and Francis:20230428.
[6]孙荷莲.药品制造企业加强市场营销管理创新的策略和措施探讨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4,(04):104106.
[7]何金东.OTC药品品牌营销策略[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4,(07):8587.
[8]姜云峰.浅析地方电视台药品广告经营模式创新——以白云山小柴胡“好家风”公益活动为例[J].传媒论坛,2023,6(10):2124.
[9]彭林庄.胶原蛋白肽类保健食品营销策略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1,(19):125126.
[10]王一,陈喜生.大健康产业背景下我国保健食品发展现状思考[J].商业经济,2022,(10):5152+76.
[11]徐洪波,钱晓燕.营销投入与产品创新扩散研究——以我国医药上市公司为例[J].中国市场,2022,(32):143145.
[12]杨晨,赵艳蝶,李璐燕.新医改政策下赛诺菲公司K药物营销现状及策略研究[J].经营管理者,2021,(06):9091.
[13]宋德玲,曹小军,翟雪松.企业竞争战略选择分析——以神芝健生物科技为例[J].老字号品牌营销,2025,(01):148-150.
[14]樊筱瑜,钟庆宏.从《2024大健康行业营销白皮书》,看健康品牌营销转化新机遇[J].中国眼镜科技杂志,2024,(08):31-35.
[15]陈耕,范子豪,姜诗雨,等.保健食品市场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分析[J].现代食品,2024,30(14):24-26.
[16]王玉宏.大健康时代下保健品市场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J].中国市场,2022,(27):128-130.
撰写这篇论文的经历让我体会到了显著的进步。我要向我的导师表达深深的谢意,他们对学术的严格和敬业精神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让我在追求学术的征途上更加坚定不移。我还要向我的同伴们致谢,他们的陪伴和与我一起探讨学术问题,是我们共同成长的宝贵经历。此外,我也要向我的家人表达感激之情,他们所给予的持续的爱护和鼓励是我完成这篇论文的动力源泉。最后,我要对所有在这一过程中给予我支持的人表示感激,是你们的帮助让我变得更加成熟和坚韧。